青島全市中小學?!笆畟€一”項目實施三年 家長滿意度達到94%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7月27日訊 體育節(jié)、藝術節(jié)、讀書節(jié)、合唱節(jié)、詩詞文化節(jié)、志愿服務節(jié)、實踐勞動節(jié)、法治文化節(jié)……三年里,島城中小學生一定都參加過這樣的節(jié)日或者活動。三年里,“十個一”項目成為青島市中小學生中的熱詞,“十個一”項目成為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今天,市教育局召開發(fā)布會,介紹青島市五育并舉全面育人“十個一”項目實施情況。
2018年11月,青島市研制出臺了《青島市促進中小學生全面發(fā)展“十個一”項目行動計劃》?!笆畟€一”包括學會一項體育技能、掌握一項藝術才能、精讀一本書等。經過三年的實踐,全市中小學校100%開展了“十個一”項目,全市98%的學校結合傳統和特色,在實施“十個一”項目的基礎上,進行了多個項目的豐富拓展;學生參與“十個一”項目,七項參與率超過90%;全市99%的學校每學期能夠面向社會和家長進行多種形式的“十個一”項目宣傳引導;95%的家長參與過學校組織的親子共讀、閱讀沙龍;“十個一”項目實施的家長滿意度達94%。
科學策劃 讓五育并舉“好落地”
我市全面梳理五育并舉重點任務,精心設計“十個一”項目內容。引導區(qū)市和學校將“十個一”項目與地域文化、學校傳統、學段特點、專業(yè)特色緊密結合,每校設置不少于7項的必修項和選修項,有余力的學校提出創(chuàng)新項,形成“必修+選修+創(chuàng)新”的項目實施推進模式。
在青島市城陽區(qū)第二實驗中學,學生在學校就可以學攀巖、學習皮劃艇、認識中草藥……這些改變源自“十個一”項目的精準實施。為解決初中生學習任務重、課余時間少的問題,學校先后建設了攀巖壁、海洋館、校史館、傳統文化館、14000平方米體育綜合基地、和樂農場、中醫(yī)藥種植園、校園法庭、演講朗讀亭等19個“十個一”項目主題場館,配有皮劃艇、射箭器械、中草藥試驗田、農具展廳、拉坯箱、智能閱讀機、巨幅手工裝置展等百余項專業(yè)設施。
系統實施 讓五育并舉“高質量”
課堂是教育行為實施的主陣地,“十個一”項目和課堂緊密結合,走進課程。
全市中小學在“十個一”項目體系下自主設計項目540項,納入校本課程的項目3200項,建立校本教材3100冊。全國首套覆蓋小、初、高全學段共計21冊的《勞動教育(實驗)》指導叢書在青島出版,覆蓋學生47萬人?!笆畟€一”還融入課后托管服務,《三點半實踐教育叢書》6套39本,豐富了課后托管活動內容。
高中的學生,學業(yè)緊張,但青島二中圖書館的數字顯示,全校學生人均年閱讀量達30本。政治學科薦讀《蘇菲的世界》、歷史學科薦讀《曾國藩家書》、生物學科薦讀《生命是什么》等名作。地理、物理、化學學科每年組織學生開展海洋主題研學旅行活動,深挖青島本土海洋教育資源,讓學生走到海邊去、走進研究所去,研究潮汐、新能源、環(huán)保、新型制藥等小課題。數學學科每年組織學生在校園和社區(qū)開展建筑測繪與義務勞動,指導學生用數學技巧測繪建筑、用辛勤勞動保護建筑……一系列的課程改革探索與實踐,將“十個一”有效融入課程,保證素質教育常態(tài)化、浸潤式、持續(xù)化開展。
資源支撐 讓五育并舉“有保障”
每個區(qū)市和學校都有獨特的教育資源。比如市南區(qū)教體局利用區(qū)內資源,將美育課搬進美術館、博物館,讓學生感受藝術氛圍。海洋研學、名人故居研學、博物館研學、里院研學、老字號研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學等讓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形成有效銜接。我市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建立“十個一”項目資源平臺,為“十個一”項目實施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
目前市、區(qū)、校三級專家?guī)焱ㄟ^社會資源導入、組建片區(qū)聯盟、學校幫扶結對等形式吸納校內專業(yè)教師3200名、社會兼職教師4700名,有效解決了師資不足問題。
“十個一”項目效果如何?為了有效評價項目實施效果,我市啟用全市“十個一”信息系統,該系統以全市中小學生的德智體美勞五育發(fā)展情況為主體,記錄學生五育并舉全面發(fā)展情況,記錄學生、教師、社會等多渠道的多維度評價,該系統現注冊量已達50萬人。(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