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舞膠州灣·圖片對比看變化 | 翱翔藍天,放飛“城市夢想”
上世紀90年代的青島機場全貌。青島機場集團供圖
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啟用后,成為省內首座4F級國際機場。劉棟 攝
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機場是一座城市與外界互聯互通的重要樞紐節(jié)點。早在上世紀30年代初期,以滄口機場為雛形的青島機場開始運營,但幾經波折后停航。新中國成立后的75年間,青島民航運輸事業(yè)發(fā)展實現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性跨越。2021年8月12日,青島迎來一個值得銘記的歷史性時刻。這一天,青島膠東國際機場轉場啟用,山東有了首座民航運行最高等級——4F級國際機場。
啟用后的青島膠東國際機場是省內首座4F級國際機場。青島機場集團提供
2017年,正在建設中的青島膠東國際機場。
根據規(guī)劃,“退役”后的流亭機場將引入大型會展、文化創(chuàng)意、時尚消費等現代服務業(yè)態(tài)。趙健鵬 攝
青島膠東國際機場現代化的運行指揮中心。劉棟 攝
青島膠東國際機場是國內首批采用五指廊構型的新型機場。趙健鵬 攝
2021年8月12日,青島膠東國際機場投運首日,青島航空執(zhí)飛的QW9865航班順利起航。劉棟 攝
2021年8月12日凌晨,轉場關燈后的流亭機場。宋新華 攝
2023年1月15日,全球首架C919國產大飛機抵達青島膠東國際機場,驗證飛行成功。劉棟 攝
幾乎每座城市都擁有逐夢藍天的夢想,但并不是每座城市都能如愿。而青島,是幸運的。
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機場是一座城市與外界互聯互通的重要樞紐節(jié)點。一條3公里左右的跑道,就能將一個地區(qū)和世界連接在一起。早在上世紀30年代初期,以滄口機場為雛形的青島機場開始運營,但幾經波折后停航。1944年,流亭機場建成。
新中國成立后的75年間,青島民航運輸事業(yè)發(fā)展實現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性跨越。1982年8月5日,一架機號為450的蘇制安-24型飛機徐徐降落到流亭機場跑道上,中國民航青島站正式復航。隨著城市對外開放步伐加速,1992年,國務院批復民航青島站對外國飛機開放。1994年9月7日,青島至日本大阪航線成功首航,這是青島乃至山東的首條國際航線,為青島打開了一扇對外開放的大門。通過這扇“門”,世界看到了青島,青島融入了世界。與城市發(fā)展同頻共振,流亭機場的年旅客吞吐量從復航初期的5000余人次,增至2019年的2555.6萬人次。通過一條條暢達的“空中動脈”,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發(fā)展要素不斷涌入,讓這座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加速崛起。
城市發(fā)展日新月異,青島城區(qū)擴展與機場空域需求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建設一座新機場提上日程。2014年,青島膠東國際機場獲得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復立項,2015年工程進入全面開工建設階段。
2021年8月12日,青島迎來一個值得銘記的歷史性時刻。這一天,青島流亭國際機場關閉,青島膠東國際機場轉場啟用,山東有了首座民航運行最高等級——4F級國際機場。轉場以來,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加速構建“聯通國內、日韓為主、通達洲際、服務上合”的輪輻式航線布局,門戶樞紐功能持續(xù)進階。至2023年年底,已開通國內外客貨運航線260余條,3小時航程可通達全國90%的省會城市、大中城市,亦可通達日韓等國家。2023年完成旅客吞吐量2142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6.08萬噸,創(chuàng)歷年貨運量最高紀錄,加速邁向“世界一流、國內領先”國際樞紐機場。
今天,每隔幾分鐘,便有一架飛機從膠東國際機場上空穿云而過。這里不斷響起的引擎轟鳴聲,是青島發(fā)展活力澎湃的注腳,更是青島與世界“雙向奔赴”的脈搏。(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