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報道,目前大學校園內出現(xiàn)不少貧富差距現(xiàn)象:經濟條件好的“貴族”學生花錢大手大腳,手機、電腦、數(shù)碼相機樣樣齊全,月消費達千元以上;貧困生卻要靠四處打工維持學業(yè)和生活,每月的生活費一般在100元至150元之間,有的甚至更低;大學生交往多是以經濟條件的好壞來劃分,而家境貧寒的學生很少會加入到學生組織中
。
面對貧富差距給大學校園帶來的強烈沖擊,一些專家感到憂心忡忡,他們認為懸殊的貧富差距給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帶來了不利影響,并呼吁加大對貧困生的扶持力度,縮小“象牙塔”里的貧富差距。而在筆者看來,“象牙塔”里的貧富差距對于大學生的成長并非全然是一件壞事,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引導。
首先應該看到,如今的大學校園早已不是人們想象中的“象牙塔”或世外桃源,大學校園里出現(xiàn)高消費者與貧困群體的“兩極分化”,是社會上貧富差距在大學校園中的反映。只要我們無法改變社會上貧富懸殊這個客觀事實,那么就必須坦然接受和面對貧富差距對于大學校園的沖擊。寄希望于加大對貧困生的扶持力度來縮小校園里的貧富差距,這種想法不現(xiàn)實,至少在短時期內無法做到。
其次應該看到,不管是“貴族”學生還是貧困學生,讓他們切身體驗大學校園的貧富差距,有利于他們提前認識和了解外面的社會現(xiàn)實,這顯然不失為一件好事。對于貧困學生來說,看到別人花錢如流水而自己的日子卻過得捉襟見肘,也許有一些殘酷,但是這種殘酷能夠磨練他們的意志,激發(fā)他們奮發(fā)圖強的決心,讓他們靠知識和能力去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對于“貴族”學生來說,也會從巨大的貧富差距中認識到,這個社會還存在某種程度的不平等、不公平,并非所有人都像他們那樣生活得安逸舒適,他們應該懂得珍惜、尊重和關愛。
當然,如何將校園里出現(xiàn)的貧富差距變成“好事”,關鍵在于社會和學校加以正確的引導。筆者認為,“貴族”學生和貧困學生在精神、心理上的巨大差距,比他們在物質上貧富差距更值得重視。在這方面,學校不僅要努力營造良好的學風,讓那些學習成績優(yōu)良的貧困學生也能獲得一份驕傲和自豪,而且要在學生中倡導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那些生活儉樸、自食其力的學生,贏得同學們的尊重。
另外,在該篇報道中提及,目前能進入高校學生組織的學生,以家境寬裕的孩子為多,窮孩子則基本上和學生組織無緣。這說明一些高校對待“貴族”學生和貧困學生,還存在某種程度的不平等,還有一些“勢利”的做法,這種情況必須改變。給予貧困學生更多“拋頭露面”、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給予他更多精神上的扶持,也許比給予他們物質上的幫困更有意義。
。ㄆ纸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