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問題兒童”多由矛盾的教育方式引起
新華社哈爾濱11月15日專電(記者 王茜)
日前,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哈爾濱市的兒童中13.97%的孩
子有行為問題,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問題兒童”。兒童問題專家認為,這主要是由于家庭矛盾的教育方式引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行為有著巨大的影響。10歲的劉壯經常擾亂課堂紀律,和同學打仗,還偷同學的學習用具,在班級里是個很不受歡迎的孩子。而他也常常出現頭痛、胃痛等問題,在醫(yī)院檢查也找不出原因。原來劉壯的父母感情一直不好。他的爸爸脾氣暴躁,他害怕爸爸,而媽媽則對他是百依百順,一味地溺愛。父母這兩種極端的態(tài)度,讓劉壯無所適從。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兒童問題專家武麗杰介紹,她在出診時發(fā)現,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影響孩子的重要因素,在教育型、嚴厲型和放任型的教育方式中,教育型家庭的孩子行為問題發(fā)生率最低。但由于大部分家長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缺乏,即便孩子出現了明顯的不良心理征兆,家長也常常不能及時發(fā)現或沒引起足夠的重視。同時也有不少家長因為心理障礙或面子問題,害怕受社會歧視或排斥而不能及時帶著孩子到專門機構治療,這將影響孩子的康復幾率并為孩子成年后帶來許多后患。
武麗杰認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盡量加強與孩子的溝通與交流,營造和諧愉快的家庭氣氛,避免兒童在幼兒期遭受到不良生活的刺激,給孩子良好的生活空間,并在可能的情況下提高家庭成員的生存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