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大白菜上市的時節(jié)。昨天,記者在膠州市里岔鎮(zhèn)良鄉(xiāng)一村看到,菜農們正將自家地頭的大白菜一車車銷往各地。盡管是個豐產年,然而大家卻怎么也開心不起來,因為今年的大白菜實在是太便宜了。
收獲時節(jié)菜農忙
里岔鎮(zhèn)良鄉(xiāng)一村是膠州大白菜的主產區(qū)之一,這里幾乎家家戶戶都要種上兩三畝大白菜,全村的種植面積在八百畝左右。這里的大田地頭每隔十米一口井,據菜農介紹,就是這好土好水種出了遠近聞名的膠州大白菜。在田間,記者看到菜農們正在采收成熟的大白菜。剝離外幫,露出包心,用刀砍掉菜根,一棵大白菜出地了。
在大田旁的公路上,菜農們正在給剛出地的大白菜剝掉老葉;準備收購的商販則等在磅秤前,仔細檢查好每一撥菜的品質;裝滿菜的拖拉機來回奔波,將一車車經過包裹好的大白菜運往市場。
凈白菜五分一斤
然而,村里忙忙碌碌的收購場景并不能給菜農們帶來多少開心。一位菜農邊剝菜葉邊惋惜地告訴記者,“多好的凈白菜呀,才五分錢一斤!绷监l(xiāng)一村黨支部書記趙義榮說,去年村里的大白菜絕大多數被出口企業(yè)收購出口新加坡、日本等國家,僅訂單就接到500多萬公斤,而今年出口訂單減少到了300萬公斤,余下的白菜都低價賣掉,太可惜了。
一畝地只賺三百
“今年的收入跟去年比差大了!”村民高緒敏家種了五畝大白菜,一畝地產菜6000公斤,按今年的收購價0.1元/公斤計算,賣掉這畝大白菜共能收回600元。高緒敏告訴記者,這一畝地的種子、化肥、農藥、水電等費用需要約120元,還有土地承包費100元/畝,就算人力費用不算,一畝地也只能掙300多元。而去年秋天,大白菜質量沒有今年的高,但是收購價達到了0.44元/公斤,一畝地能凈掙2000元。
菜商也不敢囤菜
高密人杜啟明干大白菜收購這行已經三年多了,比較這幾年的大白菜收購價,他說今年的價格算是探底了。杜啟明在高密有一個容量1800噸的冷庫,今年計劃在高密和里岔鎮(zhèn)收購大白菜500噸。
然而收購價低了,他和一些收購商們都很擔心。杜啟明解釋說,因為今年大白菜的價格超乎想像的低,加上儲存費用很難賺錢,很多人只好改為直接銷售。
土窖儲菜等來年
在田間,記者還發(fā)現許多菜地中間有一條菜農用來儲存大白菜的土窖。一位菜農告訴記者,到采收末期,各家農戶就會將沒賣掉的大白菜放進土窖,蓋上泥土,等清明節(jié)前后出窖!坝眠@樣的土法存菜比用地窖更實用,而且現在大白菜收購價這么低,多存點來年或許還能賣個好價錢,所以今年村里每戶都想存上兩三畝的白菜!
種菜須找新出路
良鄉(xiāng)一村黨支部書記趙義榮告訴記者,目前影響農民進一步增收的主要問題有三個:一是農民缺技術,推廣科學種植難度大。二是土地條塊分割,難以成片經營,導致訂單落不下。三是缺少農產品加工項目。
有機白菜賣價高
今年,鎮(zhèn)政府聯(lián)系客商在良鄉(xiāng)一村建立了一個占地30畝的有機蔬菜生產基地,種植正宗膠州大白菜——膠白八號,不用化肥、不施農藥,產品全部以高價6元/公斤回收。趙義榮說,有了今年的經歷,估計會有更多農戶嘗試這個增收的方式,改種高效作物。
趙義榮說,他還有一個多年的愿望,就是建立大白菜脫水深加工項目,這樣可給村里的優(yōu)質大白菜再提高一些“身價”。
膠州大白菜
簡稱“膠白”,是我國久負盛名的地方名特產。改革開放以來,“膠白”作為各名特優(yōu)產品得到了迅猛發(fā)展,其品種也經提純選育由原來的膠州大葉、二葉、小葉,發(fā)展到現在“膠白系列”13個品種。同時,我市引資新上深加工項目10個,年加工出口10萬噸,帶動全市出口創(chuàng)匯1億元以上。產品銷往香港、日本、韓國及歐美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深受消費者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