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通過對書店和出版社的采訪發(fā)現(xiàn),本土校園文學在數(shù)量上并不缺乏,可大量跟風作品既缺乏校園氣息又無本土特色,難以讓中小學生真正喜歡。面對“韓流”的沖擊,本土校園文學頗顯無奈。
“這些小說給我的感動不多,不像現(xiàn)在流行的幾本韓國小說,真的可以讓人看
了又看!弊蛱煜挛绶艑W時間,幾名在上海書城買了韓國校園文學小說的學生,對本土校園的文學作品不屑一顧。在書城兩個書架的校園文學銷售區(qū),記者看到本土作者的青春散文和小說作品占了絕大多數(shù),但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僅有的幾本韓國小說才是賣得最快最火的圖書。
記者隨意翻看的幾本本土校園小說內(nèi)容大同小異,有的甚至把大學校園論壇的散文小說胡亂扒下來就結(jié)集出版。
“當下青春小說熱鬧異常,但熱鬧的表象之下是一種貧瘠,本土原創(chuàng)作品日漸衰退!闭憬乃嚦霭嫔绲木庉嬘崤恐毖,現(xiàn)在校園文學在出版界的跟風情況嚴重,一本書只要稍稍走紅,立刻從書名、封面、內(nèi)容無一不被仿效,“韓流”盛行之后,隨之而來的就是大量模仿韓式風格的所謂本土作品。
現(xiàn)在一哄而上的校園文學大約分為兩類,一類是傳統(tǒng)作家的作品,因其年齡差距加上視角不同,往往寫法老套,說教氣息濃厚,距離校園生活和學生的真實想法非常遙遠。另一類標榜“青春寫作”的校園文學作品,作者以大學生和高中生為主,甚至逐漸出現(xiàn)低齡化的傾向,但這些看著日韓作品長大的學生,難免在內(nèi)容和寫作方式上模仿痕跡嚴重,缺乏本土的文化底蘊和內(nèi)涵,是這些作品難以成為經(jīng)典的硬傷。(閻云飛)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