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青島十二月三日電 題:情系百姓執(zhí)政為民
——萊西市創(chuàng)建“為民服務代理制”記實
自去年始,青島萊西市的決策者以“讓人民滿意”為主旨,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并全方位推行“為民服務代理制”。此舉排民之憂,解民之難,被樹為全國執(zhí)政為民先進典型實乃當之無愧。
百姓利益至上
兩年前,萊西市政府機構改革,將二十三處鄉(xiāng)鎮(zhèn)合并為十五個鎮(zhèn),基層官員大大減少,農民負擔減輕,但美中不足的是基層官員為百姓服務出現了“短腿”、“斷層”的問題。百姓常被身邊的一些具體問題困擾著:如辦證件、開證明等雜務事大不如以前方便,常常為這些看似“雞毛蒜皮”的事心煩生怨,引發(fā)不滿,造成了隔閡加深,官民關系緊張。
有鑒于此,萊西市委書記張錫君決定建立市、鎮(zhèn)、村三級為民服務代理機構,全面推行“為民服務代理制”。百姓或企業(yè)有事可分別找村為民服務代理點、鎮(zhèn)為民服務代理室、市為民服務代理中心。各級代理機構則必須在最短時間內提供無償全程代理服務,不得推諉不辦或延誤時日,實實在在地把百姓利益放在首位。
代理產生“三變”
為民服務代理制的推行產生了三個變化:
一是變百姓跑為官員跑。百姓辦證、掛牌、批地建房、申辦企業(yè)等需跑腿的事,只要找到代理點,代理官員就會到鎮(zhèn)為民服務代理室給予辦理,如果鎮(zhèn)里辦不了,其代理官員就會到市為民服務中心為之辦理。姜山三村六十多歲的遲福順老人是村里“為民服務代理制”的第一個受益者。去年九月,老人找到“為民服務代理點”要求村里幫忙給小孫子落戶口。代理點的官員查看了證件,騎上摩托一溜煙去了鎮(zhèn)里。一壺茶的功夫,就把辦好的戶口本送到了遲福順家里。遲老漢大發(fā)感慨:“前些年我給小孫女去落戶口,跑了好幾趟鎮(zhèn)政府才辦成了。如今,沒花一分錢,不用自己跑,省大事了!
二是變被動辦為主動辦。遇到百姓或企業(yè)因故不能到為民服務代理室辦的事,代理室的官員就會變坐等服務為上門服務。以前百姓回鄉(xiāng)辦理流動人口婚育證明一般都得跑兩三趟才成,如今只需給為民服務代理室打個電話,代理室的官員就可登門服務。水集街道自去年七月成立為民服務代理室以來,代理室的官員主動登門為百姓、企業(yè)和社團組織辦理行政審批事項兩千三百多件。
三是變單一代理服務為綜合代理服務。百姓需要什么服務,代理室就千方百計提供什么服務。南墅鎮(zhèn)為民服務代理室根據百姓對務工技術服務要求迫切的實際,把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培訓納入為民服務代理室的服務范疇,每年從財政撥出三十萬元的專項資金用于勞動力轉移培訓。根據百姓需要,開辦了電氣焊、機電維修、電動縫紉等培訓班,參加培訓的一百六十五人都落實了用人單位。李權莊鎮(zhèn)的為民服務代理室與外資企業(yè)建立密切聯(lián)系,將農村十八歲至四十歲的剩余勞動力統(tǒng)計建檔,今年以來,已幫助六百二十五名農民進企業(yè)上班。
官民魚水情深
萊西的決策者圍繞提高執(zhí)政水平和執(zhí)政能力,成功地探索并建立了市、鎮(zhèn)、村三級聯(lián)動的“為民服務代理制”的長效機制。一年來,他們憑借這一上下貫通的工作網絡,共為百姓辦妥大小事四萬九千三百二十四件。在為百姓辦事的過程中,專事代理的各級官員不僅業(yè)務熟練、辦事更認真了,而且以往坐在機關里令百姓感到“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說、事難辦”的官老爺架子蕩然無存。對此,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頭。(完) 中新社記者
修建華 王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