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修仰峰
國家公務員法草案剛提請審議不久,在湖北枝江市,一場讓升官無望的普通公務員提高待遇的改革已落幕。專家宋世明是這樣評價這場改革的:“枝江的試點改革意義非凡,拓寬了公務員的職業(yè)發(fā)展空間,也沖擊了官本位思想!(1月4日《北京青年報》)
讀完這篇報道,給人一個強烈的感
覺是:枝江市的破冰之舉,給處在“金字塔”塔基的廣大普通公務員帶來了物質上和權利上的實惠。報道說,枝江市國稅局職工47歲的朱高榮,因工齡29年、大專學歷、在崗位上表現突出,與局長和副局長一樣,被評為國稅能級三級——每月多了300多元的能級津貼,在執(zhí)行公務活動中,還可以指導能級級別低的人員。實踐會證明,這樣的改革,由于兼顧了當地普通公務員生存與發(fā)展的需要,必將極大地激發(fā)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提高行政效能,同時挽留優(yōu)秀的公務員,不至于流失。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看到,“這場改革”究其實質仍是系統(tǒng)內的改良——有限度地調整與優(yōu)化枝江市國稅局內部利益分配機制,穩(wěn)定隊伍,提高效率;它是否能如專家所言,沖擊乃至改變“官本位”思想,筆者個人以為,不宜過早下這樣的結論。
在枝江市國稅局的能級評定中,工作了29年的朱高榮被評為三級,不少媒體紛紛以此為主標題或副標題:“普通職工與局長同級”,朱高榮在接受采訪時,也再三地感到“受寵若驚”;至于局長和幾位副局長為什么、憑什么可以評上枝江市國稅局的最高能級三級,卻少有人去問個究竟,這從一個側面說明,這樣的能級改革仍然帶有官本位思想——政策措施的出臺與實行仍與領導的行政職務掛鉤。在這里面,隱藏著一個很有普遍性的潛意識:能擔任領導嘛,當然說明他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強,這還用考核與質疑嗎?
這樣的“集體無意識”,對各地紛紛開展的公務員制度改革是弊多利少的!捌胀毠づc局長同級”,也許會給領導帶來面子上或心理上的壓力,卻無法在制度上形成系統(tǒng)內來自普通職工的監(jiān)督力量,有效地約束與制衡領導干部的權力運用。我們很難想象,對被評為能級三級尚感到“受寵若驚”的朱高榮們,在以后的工作會理直氣壯地監(jiān)督局長、副局長們,這不是朱高榮們的錯,是他們還沒有這樣的制度平臺。
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種形式的公務員管理改革,說到根本上,不只是提高待遇的問題,而是以此為基礎,力圖使公務員管理職業(yè)化,使權力運用規(guī)范化,進一步縮小權力尋租空間。這就意味著,在公務員隊伍中健全激勵機制的同時,還應同步地建立起監(jiān)督機制,真正做到“以激勵之名行制約之實”。
編輯 張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