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一些大中城市房價的過快增長,已成為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的問題。對此,有些政府官員總以“需求拉動”等客觀原因來搪塞。然而,最近江蘇一家房地產(chǎn)公司的老板向筆者爆出“猛料”:某些城市房地產(chǎn)價格的過快增長并非完全是市場因素使然,而是政府“操盤”的結果,政府調(diào)控市場的“有形之手”充當了推動房價過快增長
的角色。
現(xiàn)在不少地方出讓土地的收益已成為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可以說賣地越多,政府“手頭”越活;價格越高,收益越多。據(jù)報道,有些城市為了抬高土地價格,甚至還特意請來“托兒”,與外地投標企業(yè)競價。一直以來,無論是在經(jīng)濟學教科書還是在廣大民眾的心目中,政府總是作為一個代表全民利益的化身出現(xiàn)。無論是“為人民服務”,還是“守夜人”、“看得見的手”等,政府的政策似乎總是基于全社會和整個國家的利益?墒,在這個新聞里,我們看到的盡管不是什么貪官、不是以權謀私,卻是“政府”這個公共機構在與民爭利。
研究政府經(jīng)濟行為的公共選擇理論把市場經(jīng)濟下私人選擇活動中適用的理性原則,應用到政治領域的公共選擇活動,從而確立了“政府”在社會活動和市場交易中“經(jīng)濟人”的角色。政府也是有自身利益的。政府官員也要樹立政績,其實,只要政府“經(jīng)濟人”角色與公眾利益的效用函數(shù)相一致,政府利己主義的行為并非不可,這也是激發(fā)公務員積極性的一個動力源泉。但問題的關鍵是,隨著政府自身利益的主體意識的激增,政府及其成員在追求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很可能會使政府自身利益發(fā)生偏離和錯位。正如在這則新聞中,政府為了獲得更多的“財政收入”而直接在幕后操縱房地產(chǎn)市場,不僅使廣大群眾的利益受損,也使整個房地產(chǎn)市場面臨崩盤的危險。
按道理來說,政府的經(jīng)濟職能主要是彌補市場缺陷,保護那些“不能對自己負責”的人。因此,“政府的進入僅限于私人不愿進入、無力進入和私人進入會造成不良后果時。不僅如此,政府的進入和活動應以法律為依據(jù),以收益補償成本為限,而不應以盈利為目的!(張曙光)。我想,現(xiàn)在某些地方政府“與民爭利”的情況時有發(fā)生,這主要根源于地方政府行政權力的無限膨脹。房地產(chǎn)行業(yè)無疑屬于“市場領域”,在這種非強制性的服務范疇,政府應與其他任何人處于平等地位。否則,如果政府擁有排他性的壟斷權力,必然構成對個人經(jīng)濟自由權利的侵害。因此,在“政府操盤”這種困境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政府的“行政權力”清除出這個領域。權力的清償,應當讓政府回歸“守夜人”的角色。
就政府的管理而言,政府遠遠不是天使,“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天使統(tǒng)治人,就不需要對政府有任何外來或內(nèi)在的控制了!(麥迪遜《聯(lián)邦黨人文集》)。政府自身利益是任何一個社會都必須面對的難題。一方面我們要提高政府公務員的積極性和行政效能,政府自身利益是一個強有力的動力杠桿?墒橇硪环矫,政府自身利益的錯位,卻又不斷使政府職能越位,最終損害了公共利益。政府組織作為一個整體,它有著自我膨脹的傾向。他在追求公共利益的時候,也會追求預算的最大化。如果不存在有效的制約機制或者約束機制加以軟化,政府的自身利益就會不斷擴張,公共利益必然在這種擴張中遭到異化。
(彭興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