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為“太歲”的不明軟物,在內(nèi)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qū)烏蘭圖克鎮(zhèn)紅旗村農(nóng)民張永平家中逐漸長大。一年來,有人欲出高價購買,有人愿意對其進行開發(fā)投資,還有人要用它醫(yī)治疑難病癥......它的實際用途到底有多大?2005年4日2日,帶著無數(shù)疑問,本報記者親臨內(nèi)蒙古巴彥
淖爾市,到農(nóng)民張永平家探訪。
2004年4月,內(nèi)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qū)烏蘭圖克鎮(zhèn)紅旗村農(nóng)民張永平發(fā)現(xiàn)一塊軟性不明軟物。初被發(fā)現(xiàn)時,這塊不明軟物長52公分、寬40公分、厚度20公分,重量達25公斤,呈玉黃色狀態(tài),具有一定的彈性,還不時分泌出帶有絲性的黏物。從正面看它像一只烏龜,從后面看像一塊玉石,從一個側(cè)面看像鯰魚頭,從另一個側(cè)面看像是一只剛剛伸出頭的刺猬。時隔一年,不明軟物夏天不腐,冬天不僵,無任何異味而且不斷長大。人們很奇怪:這個不明軟物究竟屬于哪類物種?
深藏家中秘不示人
4月2日3時40分,內(nèi)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qū)的天氣比想像中熱了許多。5個多小時旅途的勞頓絲毫沒有減輕記者心中的好奇,記者急切地想見到那個帶著些許神秘的不明軟物。
在趕往臨河區(qū)汽車站的途中,記者試探臨河區(qū)的出租車司機:
“聽沒聽說過這里有個農(nóng)民挖到個不明軟物?”
出租車司機想了一下,恍然大悟的樣子:
“你是說那個怪東西。磕鞘侨ツ甑氖铝!”
他回過頭來打量記者:
“你們從外地來?想買下它?那可是得點兒錢了!估計你們見也見不到那東西!
3時46分,記者趕到汽車站。通往軟物主人張永平家的那趟客車剛剛開走,此趟車一天只往返一次,錯過了當天這趟,想要直達,只能等到第二天下午。5時,我們坐上了通往臨河區(qū)烏蘭圖克鎮(zhèn)的客車,希望距離心中的目標更近些。
烏蘭圖克鎮(zhèn)上沒有通往張永平家的客車,講好15元的價錢,一個私下跑活的一個夏利車拉上了我們,由他負責把我們送到地方。車主的家距張永平的村子只有3里地,他肯定:“聽說那塊東西早就被外面來的人買走了。”“不過,既然到了,你們還是去看一看安心。”
車主邊走邊嘮:“這事是好長時間才傳開的。剛一撿到時,那家人誰也沒當回事,東西就在自家院子里扔著。后來好幾個月過去,才發(fā)現(xiàn)根本不是塊石頭。消息一傳出去了,居然好多人要買,給個合適的價錢就賣了唄!边M了張永平所在的村子,72歲的馬栓老人站在路邊。老人的家離張永平的家很近,他肯定了“東西不在了”這一說法。老人樂呵呵地告訴記者:“聽說那塊東西就是塊‘洋漿子’(當?shù)厝说慕蟹?,是前些年村里來的打井隊從地下鉆出來的。弄濕以后可粘乎了,可以用來貼對聯(lián)!痹僭敿毜,老人也描繪不上來。因為這個東西他只是聽說,從來沒有見到過。
車一轉(zhuǎn)彎,一個40幾歲的農(nóng)民跨著輛自行車,在路口等著。見有車來,農(nóng)民興奮蹬起自行車,前頭領(lǐng)路。
這個瘦瘦黑黑的中年男子,就是軟物的主人張永平。聽過外邊眾口一詞的說法,張永平寬慰地笑了,因為傳言就是從他這里開始的:“自去年夏天起,我就對外人說東西賣了,謝絕所有來訪客人。這個東西太奇怪,我怕傳的時間過久,會惹來大麻煩!
像塊凝玉滑潤無比
這塊被人們傳的神乎其神的軟物被藏在一個秘密的地方。
乍一看,它像一塊灰黃的凝玉,聚結(jié)著無盡的神秘。
伸手觸摸,滑黏而有彈性。抬起手,黏液拉成了一縷縷細絲,在空氣中飄飛。黏液弄在手上,洗起來滑滑的,一時半會兒洗不掉。洗完雙手皮膚細膩。張永平不知道這個不明軟物究竟有何功效,他說泡出來的水也是滑的。他試驗過,用泡過軟物的水飲牛,牛痛快地喝掉,喝完也沒發(fā)現(xiàn)牛出現(xiàn)什么異常。以后,此水就經(jīng)常拿來飲牛。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當醫(yī)生的好像對張家這個軟物十分感興趣。好幾個醫(yī)生提出來要購買這個軟物,甚至有醫(yī)生托張永平家親戚說情,欲高價求得浸泡此物之水一瓶,說是用此水配制偏方,可醫(yī)治一種疑難病癥。能治病救人當然是好事,張永平想給,又不敢給!坝蒙线@水,一旦沒治好病人的病,反而治壞了怎么辦?誰也說不清!
當壓缸石撿了回來
就在去年的7月份,距張永平撿回軟物已經(jīng)3個月。這個軟物的與眾不同卻剛剛被人發(fā)現(xiàn)。
立時,有媒體對張永平家遇到的新鮮事做了報道。
一連幾天,來張永平家的人一拔接著一拔。
張家一夜之間變得門庭若市。這讓村里人納悶又羨慕。有見過張家那個不明軟物的村民非常奇怪:不就是一塊“洋漿子”嗎?為什么引起了那么多人的關(guān)注?
最初,張永平也不是把它的當作稀罕玩意撿回來的。去年4月份,一發(fā)現(xiàn)這個東西時,張永平就是看中了它的形狀,感覺它很適合做一塊壓缸石,準備撿回去秋天腌咸菜時用。上手一搬,有些不對頭,他感覺到它更像是一塊骨頭膠。想了想,張永平把還是它放在車上拉了回家,隨手丟在院子里。農(nóng)活一忙,就把它忘了。
轉(zhuǎn)眼到了割麥時節(jié),張永平家準備著腌菜。要用到的壓缸石都得洗,可是這塊東西用水一泡,它變軟了。放在地上幾天再搬起來,朝地的一面分泌出了長長的黏液。石頭怎么會在水中變軟?
來串門的村民知道了這事,仔細揣摩也說不清是怎么回事。張永平特地請教過本村年紀最大的老人。88歲的老人聽了張永平的描述,說不出個究竟,他是頭一回聽說這種事。
遇水變軟是雞的美餐
泡過之后,這塊本來被張永平當作石頭的東西變軟了。鄰居誰也說不出個所以,有的只是輕描淡寫地說這是一塊“洋漿子”。張永平夫婦不知道怎么辦才好,扔了它吧,有些不甘心。不扔吧,總是不斷有人來看,地里的活計也做不好,惹得人心煩?汕,他們在呼市讀書的兒子回來了。兒子這次帶回了同學的相機。兒子說,反正誰也說不好這是塊什么東西,就先給他拍幾張照片留紀念吧。
東西被放在院子里拍照,家里散養(yǎng)的幾只雞對它產(chǎn)生了興趣。公雞招喚著母雞上來一陣猛啄,大口地吞食。不一會兒,這塊東西就被掏出了幾個洞,還有一塊表皮被生生撕下。
張永平妻子看著有些心疼,“都說這是塊‘洋漿子’,雞吃‘洋漿子’嗎?以前怎么沒有聽說過?”為了弄清這一切,她把這塊東西收起,特地來到當年打井隊鉆井的地方,撿回了一塊真正的“洋漿子”。她把剛撿回來的“洋漿子”用水泡過,放在雞的面前,雞理也不理。
自行修復不溶于水
張永平的妻子大膽地用舌頭舔了舔剛撿回來的“洋漿子”,咸的。再舔舔這塊誰也說不清的東西,無味。“看來,這不是一塊‘洋漿子’。既然在水中它能變軟,那就再把它泡在水里吧!痹趦鹤拥慕ㄗh下,張永平夫妻倆又把這塊東西泡回了水盆中。
兒子走后幾天,讓張永平夫婦感到神奇的是:這塊東西身上被雞啄出的洞洞看不見了;原本被曬得有些黑紅的表皮轉(zhuǎn)變成了灰黃;水盆中了一層灰白色的糊糊兒。張永平心里直打鼓:是不是這塊東西在水中化了?他把盆中的水空出,取出軟物,然后在盆底攤上一層干土,重新放進軟物,加滿水。十幾天過后,他再倒出水,軟物旁邊分泌物明顯增多了,攤在軟物下面的土還是干的?磥硭粫谒谢。張永平又把它放回水盆中。大半年過去,盆中的灰白色的分泌物越來越多,軟物也明顯長大,至今沒有任何異味。
到底在靠什么存活
當“東西已經(jīng)被賣了”的這個傳言被多個人傳過的時候,傳言就成了人們心目中認定的事實。張永平家由此也消停了許多。接下來的日子,沒事的時候,張永平就蹲在軟物的旁邊觀察它。幾乎是每從水中冒起一個氣泡,張永平都想從中得知點什么信息。他很想找個明白人為他解開身邊這個大迷團。該找誰呢?他試著打過電話,總是這兒推那兒,那兒推這兒的。
眼瞅著一年多,不明軟物在變化著,卻沒人知道是什么。張永平心里著急。
前幾天,不知是誰走漏了風聲,又有醫(yī)生找到張永平。他要花大錢將軟物買下。這更堅定了張永平的信心,他婉言謝絕。因為這已經(jīng)不是第一個找過張永平,并與其討價還價的醫(yī)生。見張永平毫無動心之意,有人甚至放出話來:張永平家的那個軟物是個“太歲”,不賣遲早會被餓死。這話提醒了張永平:去年,媒體報道完此事不久,有知情人特地來到他家。囑咐他這個軟物不一般,是可遇不可求的“太歲”,千萬不能輕易賣掉。張永平嘀咕:不賣,它每天不吃不喝,真的被餓死咋辦。
長期存放會引來災(zāi)禍?
張永平說,消息剛傳出那陣子,他家門口停的都是小轎車。來的人都是來看這個不明軟物的。開始,礙于面子,張永平不好回絕,接待了。有的人看了,沒說什么就走了。有的人看了,想花幾個錢賣走。最后一個個都不了了之。
直到有一天,兩個自稱是風水先生的人一前一后的來了,看過軟物。他們都對張永平說:“像這樣的東西也敢放在家里?你們小家小戶的能擔得起嗎?趕快把它弄走,否則小心它給你們家里帶來料想不到的后果!
兩個風水先生走了,張永平陷入了恐慌。好幾天,他寢食難安。聽風水先生的話把它弄走嗎?他心里多有不甘。有那么幾天,張永平埋頭在軟物旁邊觀察,他怎么也看不出這個不聲不響的東西會給自己帶來什么不測。經(jīng)過了激烈地思想斗爭,張永平把它藏了起來,不再示人。如今,張永平暗自慶幸:“現(xiàn)在我保存它一年了,家里一切不是都好好的嗎?”
其實,張永平的內(nèi)心還是有忌諱的。記者一見到他時,提出到他最初發(fā)現(xiàn)軟物的現(xiàn)場看看。他說什么也不肯帶路。他說:“這樣即為我好,又為你好。你難道沒聽說過‘莫在太歲頭上動土’這句話嗎,還是防著點吧!
是不是傳說中的太歲?
老人講,“豈敢在太歲頭上動土”是中國的一句老話,它表明了一種忌諱。民間傳說,不信這種忌諱,會招災(zāi)惹禍。
何為太歲?在中國民間,“太歲”向來被人們看作是一種神秘莫測的力量,一種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響人們命運的力量。
它無影無蹤,而又無處不在。其實,“太歲”實際上是古代人假設(shè)的一種天體。
據(jù)有關(guān)史料,作為一種具體的生物,“太歲”是真實存在的!渡胶=(jīng)》、《本草綱目》等古籍中對其均有詳盡記載。就是民間人們所指的“太歲”。據(jù)記載,當年秦始皇3次東巡,所要尋找的“長生不老之藥”就是“太歲”?上Ш髞,秦始皇“長生不老之藥”非但沒有找到,反而病死在東巡途中,留下了千古憾事。如今,事隔兩千多年,秦始皇所尋的“長生不老之藥”居然在內(nèi)蒙古現(xiàn)身?張永平家所藏之物是不是“太歲”?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