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堅持多做奉獻,自覺“損有余而補不足”,以幫助別人為快樂,是加強個人修養(yǎng)、通往高尚的重要途徑。 “錦上添花”則是在華貴美麗的織錦上再繡以漂亮的花朵,使之美上加美,好上加好!板\上添花”之舉多為應景之作,其結果往往是使得到“花”的人恍恍惚惚,飄然若仙,處于暈眩狀態(tài)。
這樣的事例在現實生活中屢見不鮮。譬如在文化界和體育界,一旦有“新星”出現,一些包裝公司和媒體就貼上去,眾口一詞地贊賞,言不由衷地恭維,甚至動用重金重點扶植,使之成為某種商品的形象代言人。這種近似錦上添花的操作,難免會產生拔苗助長的后果。一些體育界、演藝界人才因為承受不了如此殷切期望所帶來的壓力而事業(yè)“早夭”。對于這種情形,早在20世紀30年代,魯迅先生在其文章《罵殺與捧殺》中就已有所揭示。不過,那些硬往錦上“添花”者,往往動機比較復雜,最常見的是“投之以桃”,期望對方“報之以李”。無論“送炭”,還是“添花”,凡是在對別人實施幫助時,不把太多的附加意圖加在上面,把好事做好,方能稱得上至善至美。 當前,全國上下正在響應黨中央的號召,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各級領導機關、社會各個階層在實施捐贈救助時,若能少搞一些“錦上添花”,多來一點“雪里送炭”,必定會產生更好的社會效應,從一個側面起到縮小貧富差距、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作用。這或許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