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彈已成功釋放 互聯網全球直播
“深度撞擊”能否命中下午見分曉
來自NASA的最新消息,北京時間7月3日下午2:07“深度撞擊”的“撞擊器”(Impactor)撞擊前24小時成功地與“飛越器”(Flyby)分離,以每小時3.7萬公里的速度向彗星表面指定的地點撞去。如果一切順利,今天下午1:52分左右,人類首
次“炮轟”彗星將準時轟擊。由于撞擊時間正好是中國地區(qū)白天,因此我們天文愛好者無法通過望遠鏡觀測到首次人造天文現象,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訪問觀看到及時的信息。與此同時,由北京天文館組織的天文專家和愛好者也將在北京地區(qū)觀測被撞擊后的彗星。
撞擊景象猶如太空放焰火
該計劃的工程師表示,數據檢查表明一切都在如期進行。按計劃,撞擊器與飛越器分離后,以每秒10公里左右的相對速度轟擊“坦普爾一號”彗星的彗核,造成彗核表面留下大深坑,屆時,隨著冰雪和塵埃等四濺,其景象猶如在太空中放出一個“焰火”。這次史無前例的撞擊能否順利進行,尚面臨著一些考驗。充當“炮彈”的撞擊器將在計算機操作下完全自主飛行,它必須能準確地擊中目標!吧疃茸矒簟表椖拷浝砝锟恕じ裉m米爾比喻說,這好比“往飛速運動的針上穿線”。撞擊器以如此高的速度飛行24小時去撞擊直徑6公里的彗星,能否擊中目標這是本次任務最大的挑戰(zhàn)!
在撞擊過程中,撞擊器將攜帶照相機沖向彗核,拍攝有史以來距離彗星內核最近的圖像,最小可以分辨出20厘米的細節(jié)信息。雖然撞擊器會被彗星吞噬掉,但是其攜帶的電子設備將一直傳送圖像信息,直到最終消亡。
互聯網全球同步播放
這是人類第一次自己創(chuàng)造的美妙天象,觀賞性非常高。目前,這一天文事件已吸引了眾多的天文愛好者。美國宇航局網站()在主頁上設立了專區(qū)介紹這次深度撞擊太空實驗。但只有西半球的某些地區(qū)在空氣能見度好的情況下,人們可通過高倍望遠鏡看到。美國宇航局()計劃通過互聯網發(fā)布最新的動態(tài),并通過自己的電視頻道實況轉播這次撞擊全過程。熱心的讀者可以通過登陸:和來獲得同步視頻消息。另外,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的國立基特峰天文臺和夏威夷冒納凱阿山巔的W·M·凱克天文臺也都會在第一時間通過互聯網發(fā)布它們觀測到的圖像。
我們北京天文館也組織天文專家和天文愛好者觀測被撞擊后的彗星,發(fā)布中國觀測到的彗星圖像。
鏈接:
顯示了對遠距離航天器精確的控制能力
本報訊 (記者
施劍松)今天中午1點52分“深度撞擊”是否準確命中目標就將見分曉。對于人類來說,這是人類首次主動探索宇宙,人造天象;而對于世界來說,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遠距離的精確撞擊。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李競告訴記者,此次要撞擊的彗星與地球的距離為日地距離的85%,更形象的說,每秒傳遞30萬公里的光線也需要走7分鐘才能到達。這意味著,地面控制人員的任何指令都需要7分鐘才能傳遞到撞擊器上。根據計算,在如此遙遠的距離上,準確實現對彗星的撞擊,大概相當于從地球發(fā)出衛(wèi)星撞擊月球上的一處大型體育館。
據悉,在這次深度撞擊計劃設計之初,這顆彗星的橫截面大小被認為是直徑約6英里(約10公里)的天體,而根據最新的測量,這顆彗星為短徑4.8公里長徑14公里的不規(guī)則天體。這一變故增加了這次撞擊的難度。研究人員還修改了原先設計的程序,對撞擊器的軌道進行精確地微調,以防撞擊器與彗星擦肩而過。對遠距離航天器這樣的精確控制能力不能不讓人吃驚。
我衛(wèi)星也有能力“撞彗星”
據重慶晚報報道
“神舟”五號火箭發(fā)射總指揮、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統(tǒng)原總指揮黃春平在重慶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也能人造“天象”。人造天象對于中國技術層面上并沒有太大的挑戰(zhàn)性。他表示,是否需要進行人造天象,主要視中國國情而定。如果財力允許,只要中國科學家解決好了軌道線路設計和撞擊后的數據反饋等難題,中國也能人造“天象”。
“神六”已選拔三對航天員 楊利偉可能不上天?
黃春平透露,“神六”載人飛船已選拔出3對航天員,雖然他沒有透露楊利偉是否在其中,但他表示,自己不贊成楊利偉再次上天,理由是:國家同期培養(yǎng)的還有14位各方面也很優(yōu)秀的宇航員,這筆巨大的資源不應該浪費;再者楊利偉此前的航天經驗是全中國的寶貴經驗,中國航天史上再刻上其他宇航員的名字,何樂而不為?
目前已選拔了3組宇航員進行發(fā)射前的選拔培訓,兩兩一組,兩人之間默契程度是最重要的考核依據,不管其中之一各方面條件多出色,也要受牽制于搭檔狀態(tài)。
2010年中國要建立自己的太空站
黃春平建議,中國應該加快航天發(fā)展的步伐,例如載人航天器,每年都應發(fā)射升天。他并透露,按照設想,中國在2010年就可以在太空建設自己的空間站
整理/施劍松
撞擊倒計時(北京時間)
7月3日下午2:07撞擊器脫離“深度撞擊”探測器
7月4日中午12:22 撞擊器第一次瞄準彗星
7月4日下午1:17撞擊器第二次瞄準彗星
7月4日下午1:39撞擊器第三次瞄準彗星
7月4日下午1:52(大約有3分鐘的誤差)撞擊“坦普爾一號”
7月4日下午2:05飛越器展開保護設備
月4日下午2:06飛越器最大限度接近“坦普爾一號”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