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百花苑文化名人雕塑的海洋里,耀眼的光芒令人有不敢仰視的感覺。但他們畢竟距離我們很近,一種依然親近的感覺還是油然而生。因為他們中的所有人都曾經(jīng)在我們這座城市,與我們或是我們的父輩一起生活或工作過。 我不崇拜名人,但是我敬仰名人,他們都曾是普通的人、
平凡的人,他們從艱辛中走來,他們肩負著歷史的責任,從平凡走向輝煌,從普通走向偉大。就這樣,他們用心血和汗水鑄成偉業(yè),他們用荊棘編成榮譽的桂冠。 在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前夕,我想起了劉知俠先生,這位老戰(zhàn)士,老黨員,老作家。在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時他毅然投筆從戎,義無反顧地投入到血與火的戰(zhàn)場。他是持槍戰(zhàn)斗在第一線的戰(zhàn)士,在日寇五萬兵馬圍剿沂蒙山的“鐵壁合圍”中,他沉著、果斷、機智、英勇地帶領他的小分隊的戰(zhàn)友幾次突破敵人的封鎖線,勝利與大部隊會師,他是模范的共產(chǎn)黨員,在戰(zhàn)斗的間隙他仍然握筆疾書,留下了巨著《鐵道游擊隊》。這部巨著教育了幾代人,至今仍在讀者中傳誦著,一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仍然響遏流云。著名詩人紀宇在送別知俠先生時因腿傷未愈,是拄著雙拐趕去為他送行的,并寫下這樣的詩句:“為了信仰而倒下,倒下還會站起來,再站起來就不會倒下了,托起你的是永恒,信念是骨骼,犧牲使它豐滿。” 在百花苑,知俠先生的銅像站在火車的車輪上,旁邊是兩條鐵軌。詩人紀宇說:聽到火車吼聲,老兵靈魂西去,一片鋼鐵轟鳴,扳過槍的手,握筆也很從容,生是耿耿人杰,死亦浩浩鬼雄,知俠不臥枕席,離去踏著號聲,此去泉臺路遠,自有戰(zhàn)友相迎,微山湖上晚霞,琵琶彈出樂鳴…… 是的,知俠先生笑著用靈魂走完了生命的山川丘壑,才站成了現(xiàn)在如此高大的風景,他高大的身軀輝耀著太陽的光芒。而我們,在他的投影里卻找不到自己。于是,在他尚未開墾完的天荒里,我們正在苦心求索,精心培植屬于我們自己的定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