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彥(左二):哥兒們,咱拿冠軍了!這不是在做夢吧? 孫祥(左一):哈哈,你就當是做夢吧。(晚報設計臺詞)新華社發(fā) |
   四強賽冠軍的頭銜
,無疑是給處于低谷之中的中國足球,打上了一劑強心針。但冷靜思考,區(qū)區(qū)東亞四強賽的冠軍,似乎并不能給人帶來過多的樂觀情緒。    一個人的勝利
   與其說這是中國隊的勝利,不如把它看作是主教練朱廣滬一個人的勝利。三場比賽中,國足球員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拼搏精神和強硬作風,而這些,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朱廣滬的調教。
   與以往中國隊的風格比起來,現在的這支球隊在作風上要更為硬朗,而這一切都是在隊員沒有多大變化的情況下實現的。在首場對陣韓國的比賽中,8打11的中國隊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人的骨氣和中國足球野性的一面。
   而除了拼搏精神的明顯增強以外,中國隊在幾場比賽中所表現出來的戰(zhàn)術也比較成熟和到位。尤其是最后一場對朝鮮的比賽,對方在前兩場比賽中賴以生存的兇猛拼搶之所以沒有顯現出太大的威力,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國隊簡單有效的打法讓其無從發(fā)揮。
   替補們的爭斗
   在參加本屆東亞四強賽的4支球隊中,都缺少了多名主力球員。因此,這次比賽更應該被看成是幾個國家二隊之間的較量,并不能反映真實的水平。
   以日本為例,該隊有多名主力球員因效力海外而沒有歸隊參賽,缺少了中田英壽和中村俊輔等球員讓他們的實力大打折扣。韓國隊也是如此,以樸智星為代表的幾名大牌球員也缺席了本屆比賽。與這兩支球隊相比,中國隊的陣容同樣殘缺不全。除了孫繼海等人在歐洲打拼之外,鄭智和肇俊哲的受傷也讓中場的實力受到了影響。
   國足向來怕壓力
   事實上,在壓力相對小一些的比賽中,中國隊
   的成績一向不差。但一旦比賽變?yōu)槭澜绫A選賽或者奧運會選拔賽,中國隊卻可以輸給實力遠弱于自己的對手。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一直無法真正得到解決。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1997年的東亞四強賽,失去參加法國世界杯資格的中國隊以2比0完勝東道主日本隊。那場比賽,中國隊所表現出來的技戰(zhàn)術水平都要強于獲得世界杯決賽資格的日本隊。
   心理承受力差一直影響著中國足球,每到關鍵比賽,球員們就會失去踢球的方向。當然,如果把這種情況單純地歸結于球員的心理未免有失公允。這當中,中國足協的某些工作方法并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展子(晚報韓國大邱今晨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