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聯(lián)演揚國威軍民攜手鑄輝煌 ———記膠南市瑯琊鎮(zhèn)五龍溝村黨支部書記王月恕
“2005———和平使命”中俄聯(lián)合軍事演習規(guī)模之大,是建國以來的第一次,它充分展現(xiàn)了我軍的作戰(zhàn)能力。演習的成功,凝結著廣大指戰(zhàn)員的辛勤汗水,也有著地方人民的無私支持!巴粑、共
命運、心連心”,山東人民用真情和汗水譜寫了一曲動人的擁軍壯歌!王月恕就是中俄軍演的幕后英雄之一。 46歲的王月恕,現(xiàn)任膠南市瑯琊鎮(zhèn)五龍溝村黨支部書記。五龍溝村是“2005———和平使命”中俄聯(lián)合軍事演習活動的重要區(qū)域,擔負著繁忙而艱巨的保障服務工作。軍演過程中,王月恕帶領村兩委一班人和全村群眾,用實際行動,為軍演的服務保障工作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這次演習,正值莊稼生長旺盛之際,部隊前期修路和設置靶點需占用很多農田,并且,根據演習需要,瑯琊臺附近海域須清出部分養(yǎng)殖水面。動員會上,沒等膠南市委書記張大勇的動員講話說完,王月恕就站起來說:“張書記,這些道理咱們都懂。部隊的困難就是咱自己的困難,搞好演習也有咱老百姓的份。為了演習這件大事,自己受點損失沒啥!眲訂T會開完后,王月恕帶領村兩委一班人,放棄了休息,充分利用早晨、晚上農戶在家的時間,深入到農戶,坐在炕頭上向村民講解部隊演習的重要性,逐一做通農戶思想工作,保證了在規(guī)定時限內部隊軍演前期準備工作的順利完成。
演習區(qū)域內群眾安全轉移是關系到為軍演服務工作好壞的關鍵。五龍溝村地處偏僻山區(qū),交通不便,村內老人、病殘等弱勢人群30多人,村外磚廠和養(yǎng)殖戶暫住人口80多人,面臨人員分布面廣,責任大,轉移次數(shù)多,任務重等很多困難。王月恕迎難而上,并做出許諾———五龍溝村將保證群眾安全萬無一失。
帶著這樣一種許諾,6月28日要求演習區(qū)域內村莊所有村民全部轉移的通知發(fā)出后,王月恕立刻召開了村兩委成員和組長以上干部會、黨員會、村民代表會,做了廣泛宣傳發(fā)動,并制定了詳細的群眾轉移方案,進行動員布置,每戶發(fā)放了明白紙,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同時,明確了村干部責任分工,包戶包人,每次轉移前上門傳達到戶,摸清目前村內人數(shù),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每次群眾轉移,他都是提前找好車輛,親自把行動不便、年老體弱的孤寡老人背上車,轉移到安全地帶,演習結束再把他們安全護送到家。對群眾轉移后的生活問題,他更是牽掛在心,特別是對困難戶、五保戶、低保戶等弱勢群體,在村集體經濟困難的情況下,他就自己掏腰包,為他們買飯、買水。有一次,王月恕在交接前清查中發(fā)現(xiàn)本村一位84歲的老人并沒有離村,而是把自己反鎖在屋內。他急了,立刻與公安民警協(xié)商,與包村干部爬墻進入院內耐心說服勸解,最終,老人在規(guī)定時間前安全轉移到警戒線外。
提起8月24日的轉移,很多群眾記憶猶新!懊Φ媚_都不沾地了!”這是那天王月恕給村民劉金發(fā)的印象。為了24日的轉移,23日半夜12點多了,王月恕還挨家挨戶到村民家里去查看轉移的準備情況,回到家里的時候已經凌晨四點了。由于24日天降大雨,不少群眾存在松懈心理,下這么大的雨,還需要轉移嗎?這樣的天,轉移到哪里去呢?這一切,一夜沒睡的王月恕早就提前考慮了,他首先與警戒線外的其他村莊進行聯(lián)系,用他們村辦公室來安置村民,又組織黨員干部與村民一起在拖拉機上扎好防水薄膜用來防雨,統(tǒng)一用車把村內的30多名弱勢人群轉移到安全地帶。早晨7點整,全村群眾全部轉移。
據統(tǒng)計,在三個多月的預演和正式演習中,五龍溝村共安全轉移群眾5次,轉移人數(shù)3300多人次。每次都在規(guī)定時間提前一個小時完成了所有村民的轉移工作,保證了部隊按時演習。
王月恕的傾力擁軍得到了駐瑯琊鎮(zhèn)廣大參演官兵的交口稱贊!爸卸砺(lián)演揚國威,軍民攜手鑄輝煌”,71282部隊送給五龍溝村的錦旗就掛在村委會簡陋的學習室里,十分醒目。本報記者隋峻本報通訊員金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