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期一開學,省城某知名高校一名碩士研究生就提出休學,原因是長期心理壓力過大,他經常產生幻覺,認為同宿舍的同學要加害于他,更不敢走進實驗室,還與同學發(fā)生肢體沖突。學校請來專家鑒定,表明他已需要住院治療,為此這名研究生不得不中斷學業(yè)。
記者對省城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采訪后發(fā)現,高學歷
人士承受著更大的心理壓力,由于缺乏適當渠道排解,因而成為新興的心理弱勢群體。山東大學心理咨詢中心吳少怡主任說,高學歷患有心理疾病者增多是個趨勢,從他們接觸的案例看,碩士研究生的心理問題程度要比本科生嚴重,而博士研究生又比碩士研究生的心理問題嚴重。
據了解,有一名博士以為憑自己的高學歷,能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墒菐状握衅笗聛,他才發(fā)現很多企業(yè)對博士的學歷并不“感冒”,一家單位開出每月4000元的待遇,與自己的心理預期有不小差距,心理壓力越來越大,情緒愈發(fā)煩躁,出現了失眠、精神恍惚的情況,根本沒辦法再進行課題研究和論文撰寫。最后,他只得辦理休學,回家休養(yǎng)。
為什么學歷越高,心理問題會越嚴重?山師大心理咨詢中心佘瑞琴主任認為,這類人往往承受著比本科生更大的壓力,卻不敢向別人傾訴。因為在外人的眼中,他們是令人羨慕的成功者,他們怕自己的困擾會被別人認為能力不足。而且他們一般都追求完美,從小到大在學業(yè)上一帆風順,沒經歷過什么挫折,所以一旦遇到些問題,哪怕在我們看來很小的問題都會對他造成很大影響。
山東建工學院心理咨詢中心的林心紅教授分析說,隨著近年來就業(yè)競爭的激烈,很多大學生為暫時規(guī)避就業(yè)矛盾而選擇了考碩、考博,希望高學歷可以換來更好的就業(yè)機會。但這種賭博式的選擇有時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當他們到達學歷的頂峰后,不少人反而感到茫然,不知自己的下一個目標在哪里。一直以來他們可能沒有思索生命的意義,當他們停下升學的腳步開始思索時,不少人迷失了,不知自己多年來的求學究竟是為了什么。
心理專家指出,高學歷的學生最重要的是要樹立寬廣的人生目標,不要把眼光局限在自己狹窄的研究領域內。同時要擴大交友圈,多與別人交流。適當的時候來一點阿Q精神,善于用各種理由把環(huán)境合理化,盡量減少挫折感,緩解外部環(huán)境帶給自己的種種壓力。
本報記者徐靜高原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