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黑龍江省發(fā)出《關于嚴禁黨政機關、事業(yè)單位及國有企業(yè)領導干部參與小煤礦生產經營活動的緊急通知》后,讓兒子辦礦的鶴崗市煤炭工業(yè)局常務副局長趙某,見形勢“不妙”,急忙向市委提出提前退休申請,一退了之。(據新華網11月10日)
在全國煤礦整頓關閉攻堅戰(zhàn)中,一些地區(qū)以資源整合代替整頓關閉
,出現(xiàn)“一證多井、一井多坑、一坑多口”的情況。有的打著新建、改建或擴建的旗號,逃避停產整頓,仍在繼續(xù)生產;有的存在打“死老虎”現(xiàn)象,用過去已關閉多年的非法礦井充數。(據新華網11月10日)
筆者所以把這兩條消息拿過來放在一起,不僅因為它們都是發(fā)生在煤炭行業(yè)的情況,更重要的是因為它們折射出同一個尖銳的問題:治理對策之難。若只針對煤炭行業(yè)而言,能否解決官煤勾結問題,能否整頓關閉違法小煤礦,說到底就在能否擊潰各地形形色色的對策。跳出煤炭行業(yè)來說,能否煞住其它領域侵害國家利益、百姓利益的不正之風、腐敗行為,說到底也在能否擊潰形形色色的對策。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問題由來已久,而且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上面嚴禁黨政機關、事業(yè)單位及國有企業(yè)領導干部參與小煤礦生產經營活動的文件剛一發(fā)出,嚴重違紀的“官煤”就急速辦理了退休手續(xù)。說來有些好笑,真的是“一退就靈”,不但躲過了查處,還保留著“常務副局長”的級別回家養(yǎng)老。誰敢說這樣的對策不高!據筆者所知,以退代處問題是當前反腐敗工作面臨的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有些地方發(fā)現(xiàn)某個接近退休年齡的干部腐敗問題后,竟然是組織上幫助運作使其提前退休,求得“人一走,云就散”(群眾也不舉報了,上面也不查處了)。這種情況如果任其下去,還談什么反腐敗!
和以退代處有著同工異曲之“妙”的是,一些地方以資源整合代替整頓關閉。誰敢說這樣的對策不高!是啊,資源整合,多時髦的詞兒呀,還能看出當地領導者很懂經濟呢。其實,完全不是這么回事,而是典型的地方保護主義,而地方保護主義又是膨脹的個人主義。有些地方官員會上會下張口閉口講與中央保持一致,要知道,保持一致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在具體問題上用對策對付中央的政策,談什么保持一致!說句稍微偏激點的話,這樣的干部,有點像有異己分子。
應該看到,治理對策是對執(zhí)政能力的考驗,治理對策的能力關系公信力。有治理對策的能力,就標志著有較強的執(zhí)政能力,黨和政府的公信力會因此提高。反之,沒有治理對策的能力,或者治理對策的能力較弱,就標志著缺乏應有的執(zhí)政能力,黨和政府的公信力也會因此受到影響。既然如此,高層有關部門就應拿出鐵的手腕,堅決擊潰下面形形色色的對策。治理“煤患”,不獲全勝不能收兵,應該讓正在觀察道高還是魔高的老百姓到時候樹起大拇指說一聲:“道高!”(羅天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