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春晚又要來了。對春晚,有人不客氣的評價是:“看一次,上當傷心一次,郁悶一次”。究其原因,春晚離普通百姓的生活還是不夠近。
記得不少次的春節(jié)晚會上,臺上金碧輝煌,歌舞表演動輒幾十人,好像不把舞臺塞得滿滿當當,就表現不出“人多勢眾”。一些編導根本就不了解農村和
農民,關起門來瞎編,憑什么農民就一定是委瑣、邋遢的?憑什么農民總被人取笑、挖苦?
草根意識,即平民意識,也就是要有鄉(xiāng)土氣息,涵蘊豐富的生活共識!俺睘槭裁磿L行?就是因為她們來自民間,她們代表著“涼粉”、“玉米”等“粉絲”的大眾夢想和訴求。
當然,以前的春晚也有許多好節(jié)目,有的藝術家就是農民出身,熟悉農民演農民。據說,有些已成“大腕”的藝術家每年還要花不少時間回到老家,汲取創(chuàng)作靈感。正因為如此,他們的藝術作品才受到歡迎。
春晚應有草根意識,要反映現實,要把眼睛放在平凡而善良的普通人身上。老百姓在過去的一年,辛勤勞作,有多少真善美的故事。春晚盡管只是一臺晚會,也不能只求熱鬧,而要努力去反映他們的企盼、他們的心聲。藝術家的眼睛應該是向下的,應該關注百姓、關注草根。
在我看來,春晚的生命也就在其草根意識。(石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