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吳曉林向記者展示了近幾年來給貧困生寄出的匯款回執(zhí)單。石禎專 攝
本報訊
昨日一大早,中南大學行政管理學院大四學生吳曉林就來到學校
郵局,給遠在邵陽市綏寧縣的10名貧困學生匯去了1500元錢。3年來,吳曉林先后自掏腰包近萬元,資助了24名貧困學生。而他對自己卻很摳:一臺電腦壞了半年,一直舍不得花錢修……
入學就謀劃“陽光基金”
吳曉林在入學的首次班會上了解到,全班30個同學中竟有6個人因交不起學費而求助于國家貸款。他當時就下定決心,要設立一個“陽光基金”,資助貧困學生。吳曉林給自己設計了一個特殊的捐助公式:陽光基金=(稿費×50%)+(獎學金×40%)+(勤工助學收入×30%)+其他收入。
讀大學以來,吳曉林做過兼職記者、報紙發(fā)行員,賣過信封郵票、夜宵、浴巾……他省吃儉用,將打工賺的錢以及每年獲得的獎學金積攢下來。每個學期快開學的時候,吳曉林總是提前從家中趕回學校,將錢寄給那些渴望讀書卻因沒錢瀕臨輟學的山區(qū)孩子。三年中他個人捐助的資金已經(jīng)近萬元,先后有24名貧困學生接受了他的資助。在他的感染下,閆偉鵬、牛磊、趙志鴻、肖云等14名同學加入到了愛心助學隊伍中來,先后捐款2000余元。
與綏寧貧困學生結(jié)緣
2003年夏季,邵陽市綏寧縣突發(fā)洪災,很多孩子面臨輟學。吳曉林得知相關消息后馬上與該縣教育局取得聯(lián)系,并開始資助該地區(qū)的貧困學生。2005年5月,吳曉林來到綏寧縣看望他資助的幾個孩子,并且向教育局捐助了150本新版圖書。他對受捐助的孩子說,希望你們將來回報社會。2005年10月,剛拿了一等獎學金的吳曉林又將2000元全部捐給了綏寧縣的貧困學生。
記錄本記載真情
吳曉林有一個隨身攜帶的“陽光基金”記錄本。翻開記錄本,即使是賣郵票收入的2元錢,他也會把其中的一半記錄在冊。
其實,吳曉林來自山東煙臺一個并不富裕的家庭,姐姐已參加工作,父親是一名小學教師,母親下崗多年,吳曉林的學雜費和日常生活費用都由家里承擔。談到這里,他面帶愧色,“算起來自己一年的收入超過5000元,卻還要父母養(yǎng)著,都20多歲的人了,不應該!
以后要幫助更多的人
雖然在“陽光基金”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吳曉林并沒有落下學業(yè)。四年來,他先后獲得“中南大學十佳大學生”、“中南大學優(yōu)秀學生標兵”、全國第九屆“挑戰(zhàn)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等38項榮譽稱號,獲得五次一等獎學金,發(fā)表專業(yè)論文5篇。
已經(jīng)保送攻讀中南大學行政管理學院碩士的吳曉林表示,將繼續(xù)維持“陽光基金”,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貧困學子。同時,他希望社會上能有更多的人來關心貧困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