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慧麗】
我是位長期從事幼教工作的英語老師,師范大學心理學專業(yè)畢業(yè)。我接觸過不少望子成龍的家長,他們急切地期望給寶寶打好人生堅實的基礎,于是忙著給他報這個,補那個……看看現(xiàn)在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幾乎個個都能像模像樣地“秀”一堆英文。
就拿我所教的英語來說,每次新開的班級總會遇到幾個“受傷”的寶寶。何謂“受傷”?那是一種心理的受挫體驗,對于學齡前兒童來說,這種創(chuàng)傷恐怕是成人無法體驗的,而它的危害也不是用眼睛可以立刻看出來的。曾經有個才兩歲三個月的小寶寶居然來學英文,而培訓機構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才不會去管這么小的寶寶讀書究竟是否合適。
TIPS: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認為,童年早期的經歷會對人一生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這部分記憶便是日后形成的“潛意識”內容。
傷害1:內心恐懼
太小的寶寶去那些培訓機構的時候內心可能十分恐懼,但不會表達出來,可媽媽還是樂此不疲連哄帶騙地把寶寶送到那里,期望寶貝多學點,再多學點。學習的過程也許比想像的要艱難,寶寶會哭會鬧,可多數媽媽覺得這只是一個過程,慢慢適應下來就好了。聽過有些媽媽說:寶寶總要上學讀書的,不如讓他早點開始明白讀書這回事兒。錯!任何學習都需要有準備的。
傷害2:挫傷學習積極性
一個三四歲的寶寶,心智還沒成熟到可以像成人一樣坐下來上課的程度,若是強迫他這么做,恐怕是白費力氣,弄不好還會挫傷幼小的心靈。更糟糕的是,媽媽急著要見到成果,那些培訓機構就會挖空心思迎合媽媽的這種心理,不管用什么方法,多費勁,一定要讓寶寶每天多說出幾個單詞,代價是每個寶寶反復機械地把一個單詞念上幾十遍,念不好還要嚴格懲罰。一段時間下來,媽媽會為眼前看到的一點小小的詞匯量的積累而欣喜。媽媽渾然不覺的是:受損的,是寶寶日后對學習的積極性,一旦對學習有了不愉快的體驗,會影響到寶寶日后對上學讀書的情緒。
傷害3:性格扭曲
更嚴重的傷害是造成寶寶一些性格上的扭曲。
實在見過太多原先外向活潑的寶寶因為去了不正規(guī)的、急功近利的培訓機構,被“做足”了規(guī)矩之后變得沉默了許多。寶寶一般說不清楚內心真實想法,而媽媽往往也容易忽視寶寶的變化,因為這些變化本身也實在很難判定,可能是因為寶寶有了較強的紀律意識懂得了自制,但有很多情況是因為寶寶的心理受到了傷害。這種傷害就像環(huán)境污染一樣,不是立竿見影就能覺察到的。也許永遠都無法覺察,危害卻是存在的。有些人長大了內向、懦弱,敏感易怒,很可能就是由于童年時代受到過一些創(chuàng)傷。
友情提示:目前國內的幼兒培訓產業(yè)只在起步階段。短短幾年里,各種各樣的幼兒培訓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冒出,辦學質量良莠不齊。不少人是沖著幼教這塊大蛋糕的經濟利潤來的,根本沒有這方面的資質。而目前許多辦學機構在做的事就是千方百計說服媽媽把寶寶送來,絞盡腦汁硬塞給寶寶幾個單詞句型,好在媽媽面前交差,可付出的代價往往是寶寶的挫傷體驗以及對語言學習的厭惡。
所以,我建議:媽媽若一定要讓太小的寶寶學英文,千萬要找準好的培訓機構,或者干脆請家庭教師,防止英語傷了寶寶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