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貴陽1月15日電(“新華視點”記者李春惠)貴州民族學院新聞系四年級女生王薊,歷時1年半編寫了12萬字的性教育讀本,即將由江蘇文藝出版社以《玫皮書——性成長自助手本》為書名出版。此書雖尚未問世,但手抄本、打印本就已在同學中傳閱,從而也在學生、家長、教師和性教育
工作者中引起了各種爭論。
王薊:“沒想到會有這么大的影響”
王薊在大三時就已編寫完一本性教育讀本。
她說,大學里許多同學開始戀愛。由于對性的“迷!保械耐瑢W上黃色網(wǎng)站了解性知識,有的從雜志上了解,然而其結(jié)果都是一知半解,由此導致了許多悲劇發(fā)生。在學校發(fā)的《大學生心理》中,涉及性知識的內(nèi)容并不多,而且非常呆板。她覺得雜志上的內(nèi)容更適合婚姻生活中的人們;一些小報上的所謂“性知識”,多多少少含著低級庸俗味道。
王薊說,她最先只是憑興趣收集知識、事例、觀點,編寫《孕育篇》給自己和好朋友看,并沒有寫成性知識讀本的打算。后來發(fā)現(xiàn)大家普遍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于是又搜集材料寫《自我保護篇》。然后發(fā)現(xiàn)要做的太多,干脆想,不如自己編寫一本適合大學生的性教育讀本,那時候她剛升大二。
于是,王薊頻繁出入圖書館、上網(wǎng),還經(jīng)常咨詢產(chǎn)科醫(yī)生,在同學中做了大量訪談,讀本中大部分事例即來源于同學的親身經(jīng)歷。
經(jīng)過一年多的準備和整理,王薊的性教育讀本完成了,包括身體篇、貞潔篇、孕育篇、愛情篇、自我防護篇、同居現(xiàn)象反思篇等。內(nèi)容涵蓋生理知識、如何防范性騷擾、性侵害,探討網(wǎng)絡性接觸、一夜情現(xiàn)象等話題,以及常見性接觸疾病的介紹等等。
始料不及的是,讀本剛完成,手抄本、打印本就在同學中爭相傳閱,甚至有省外大學生跟她聯(lián)系,希望看到讀本!皼]想到會有這么大的影響,還被出版社看中了!蓖跛E說。
家長:“不要讓她丟人了”
王薊說:“我從沒有把‘性’當成骯臟的東西來對待,自認為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想不到卻被很多人誤解,連我的一個做婦科護士的表姐也問我:‘該不會是你出什么事了吧?’”
王薊的父親聽說她在編寫性教育讀本后,慌忙打電話給王薊的奶奶:“這丫頭要寫性教育?快勸住她,不要讓她丟人了。”部分同學、老師、家長對她的做法嗤之以鼻,認為她不務正業(yè),有傷風化,也沒有能力去做性教育。還有一些人知道后故意騷擾她。
王薊說:“但我得到的支持多于誤解,這是我堅持寫下去的重要動力。很多人知道我的初衷后,主動把心事告訴我,并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大家多掌握一些基本常識,對生命負責任,少一些眼淚和后悔,多一點陽光和自信!
一個同學在她的QQ上留言:“小薊,我們知道你一直在努力,我們對你充滿希望和信心,我們真的太需要真正的性教育了!
“一些人對性的理解過于狹隘。其實性知識不等于性經(jīng)歷,也不等于性經(jīng)驗。有的人經(jīng)驗豐富,但是仍然不懂得保護自己,不懂得道德約束! 王薊說。
支持者:“同齡教育的可貴嘗試”
貴州民族學院學生謝勇看過讀本后說,最受益的是書中的“衛(wèi)生篇”,減輕了自己對欲望的困惑。
貴州財經(jīng)學院的一名女生,本來準備和男友同居,看過讀本之后改變了想法。
重慶商學院一位女生專程從重慶趕到貴陽和王薊溝通。她說,讀本就像一個知心朋友,“曾經(jīng)受到嚴厲懲罰的我再也不會去犯愚蠢的錯誤了……”
貴州大學外語專業(yè)學生姚名軍說:“有的人認為性知識講得深了說得多了,學生們就開放過度了,就把我們教壞了。其實我覺得這完全是低估了大學生的判斷和理解能力。”
江蘇文藝出版社負責此書的責任編輯于奎潮認為,這是一本可彌補以往課堂教育不足的青春指導書。
北京大學醫(yī)學部醫(yī)學心理學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性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胡佩誠教授認為,大三女生編寫性教育讀本,是一次“同齡教育”的可貴嘗試。讓年輕人參與到性教育中來,不僅作為被教育者,也嘗試作為教育者,這是十分令人鼓舞的。大學生進行“同齡教育”不僅在形式上是一種創(chuàng)新,在教育方式、教育的側(cè)重點與教育的針對性上,都會帶來新的啟示。
胡佩誠說,從專業(yè)的角度來看,讀本還存在不足,比如學理的規(guī)范性不足,內(nèi)容的歸類、結(jié)構(gòu)安排也不盡合理。但這些不足又是和本書的特點、優(yōu)點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不必求全責備。
反對者:“容易受暗示,可能會誤導”
一位教育界專家說,大學生僅通過自學知識,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完整、科學的教育,利用自學的知識來做性教育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容易引導學生走入誤區(qū)。
一些老師、家長看到大學生關注“性問題”,感到惶恐、擔心。有家長說,現(xiàn)在對學生進行性教育是必要的,但不能過于開放,王薊的讀本不能接受。
貴州民族學院楊再勇老師認為,王薊從自身和同學的成長經(jīng)歷寫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但讀本中有些觀念與教育價值取向相沖突,當學生沒有完全理解、掌握讀本的精神實質(zhì)時,容易受暗示,可能會誤導。
據(jù)介紹,人們對王薊編寫性教育讀本的爭議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作者寫作意圖,是真正想做有益的事情還是為出名?作者寫作能力,是自力更生還是東拼西湊?作者寫作資格,是確有見地還是冒充行家?讀本內(nèi)容是科學可靠還是胡編亂造?
王薊說:“對性知識教育問題,整個社會還在探討之中,我只是一個大學生,或許不能給出完美答案,但是希望與大家一起思考。”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