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 昨天下午,由中國天文學會和膠南市政府共同主辦的瑯琊臺天文歷法學術論證會在膠南市舉行,中科院院士陳建生、國家天文臺理事長趙剛等12位天文學專家和學者初步就“瑯琊臺是一座天文臺,建臺時間至少應該在秦漢時期”這一觀點達成了共識。
????論證會上,徐福研究會常務理事長畢長增以《吳越春秋》中對越王勾踐遷都瑯琊、瑯琊建臺的記載,司馬遷在史記中對瑯琊建臺的記載,以及清朝畫家王和沛的《瑯琊
臺圖》上有“禮日亭”、“四時主祠”等建筑作為論據(jù),重申了“瑯琊臺是天文臺,是季節(jié)之神四時主的供奉地”這一觀點。據(jù)畢長增介紹,為了進一步給自己的研究成果尋找證據(jù),他利用6年的時間,幾乎每天都到瑯琊臺進行觀測研究,最終繪出一張《瑯琊臺二十四節(jié)氣日出坐標圖》,在圖上標出了每個節(jié)氣當天的日出在瑯琊臺上空的位置。與會專家普遍認為《瑯琊臺圖》上對禮日亭的描繪,對研究瑯琊臺在古代天文學歷法方面的地位很有價值。
????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的孫小淳研究員在到瑯琊臺考察后認為,瑯琊臺上的觀臺高約9米,分3層,方形,有明顯的人工建造痕跡,可以斷定是人工制作的方臺,而且此臺高9米,顯然是根據(jù)靈山島和齋堂島的方位調(diào)整的高度,并非偶然形成,符合古代天文臺的條件,因此可以確定這是天文臺,建臺年代有待進一步考證,但至少應該是在秦漢時期。孫小淳認為,齊魯大地的齊就是與天齊的意思,古代帝王在統(tǒng)一后都會選擇到齊魯大地進行祭天活動,來宣布自己大一統(tǒng),因此瑯琊臺可能是個祭天用的天文臺。
????隨后與會專家就瑯琊臺是否是一個天文臺這一主題進行了激烈的討論,最后專家們初步達成共識:瑯琊臺是一座天文臺,建臺時間至少在秦漢時期,但也可能更早,甚至是在堯舜時期。中科院院士陳建生認為,對越王勾踐當時是否遷都瑯琊的說法還缺乏有力證據(jù),有待進一步論證,但通過秦始皇三登瑯琊臺祭天這一記錄,說明在秦朝這里已經(jīng)在天文方面發(fā)揮作用了。
????據(jù)悉,今天上午本次天文歷法學術論證會將繼續(xù)在膠南舉行,屆時專家對即將在瑯琊臺建設的“天文科普園區(qū)”給出意見和建議。(記者 趙玉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