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四川唐家山6月7日電 題:鏖戰(zhàn)唐家山——新華社記者堰塞湖搶險目擊記
????新華社記者李宣良、劉昕
????水流越來越大……兩岸的石塊、泥土,被不斷地卷入水中……
????“轟隆隆——”水流從五六十米的高處直沖而下激起的巨響,此時成了動聽的聲音。
????從7日7時08分起,唐家山堰塞湖開始泄洪。如果不能盡快提高泄洪速度,堰塞湖下游100多萬群眾的危險就不能解除。
????武警水電部隊、成都軍區(qū)某集團軍工兵團近200名官兵,在4名將軍的帶領下,緊急開赴堰塞湖大壩,展開了一場與2億立方米的湖水進行速度和時間的競賽……
????4位將軍現(xiàn)場指揮
????10時50分,當記者搭乘濟南軍區(qū)某陸航團直升機抵達唐家山堰塞湖大壩時,泄洪搶險工作已經(jīng)展開。
????湖水正順著導流明渠的中間位置,不急不緩地向下流淌。水流在散落的石塊上不時激起陣陣白色的浪花。
????一個廢舊的集裝箱,端端正正地放置在壩體的最高處——搶險施工的指揮部就設在這里。一張簡易的行軍床,擺放著大比例尺地圖,幾位將軍席地而坐,正在緊張討論著施工方案。
????一個小小的壩體上,竟集中了如此多的高層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葛振峰,成都軍區(qū)副司令員范曉光,武警部隊副司令員息中朝,武警水電部隊政委賈方亮。
????4位將軍6日上午就進入大壩,已經(jīng)在這里連續(xù)指揮部隊搶險30多小時。
????烈日當空。腳底下滿是亂石和爛泥,一腳踩下去,費半天勁兒都拔不出來。在七八百米寬的壩體上,記者走了不到一個來回,就已兩腿發(fā)軟、渾身虛汗。而這4位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的將軍,已經(jīng)跋涉了不下一二十個來回。
????“施工方案已經(jīng)非常清楚,就是拓寬、加深導流明渠,盡快提高泄洪能力?!备鹫穹甯嬖V記者,官兵們采取機械施工和人工爆破相結合的方法,在現(xiàn)有導流明渠的附近再增加一條泄洪渠。
????從記者上午抵達直到夜晚發(fā)稿,山上的滾石就沒有停止過一分鐘。下午還發(fā)生了一次震感強烈的余震。
????“為了災區(qū)上百萬群眾的生命安全,我們一定會戰(zhàn)斗到最后一刻?!狈稌怨庹f,“萬一出現(xiàn)緊急情況,最后撤離的肯定是部隊,部隊中最后撤離的肯定是領導干部?!?/p>
????午餐不到5分鐘
????站在大壩的制高點上往下看,20多臺挖掘機、推土機正在緊張地忙碌著,又一條導流明渠的雛形已經(jīng)清晰地顯現(xiàn)出來。
????武警水電部隊一總隊一級士官許杰,自早上坐進挖掘機的駕駛室就再也沒有下來過。這名21歲的小伙子嫻熟地操縱著挖掘機,十幾噸巨石被輕輕地拿起,輕巧地轉身,準確地投向坡下……
????直到14時,他才停下來吃自己的午餐——半瓶礦泉水、兩塊壓縮餅干。
????就在幾天前,許杰和他的戰(zhàn)友們一起,在大壩上連續(xù)施工7天6夜,修建出了一條長700米、寬50米、深8米的導流明渠。
????“午飯”只用了不到5分鐘,機器又轟鳴起來……
????爆破漂浮物
????隨著泄流的開始,越來越多從上游被淹沒廢墟中浮起的雜物,擠積到導流明渠的入水口。剛剛逐漸變大的流量,又開始慢了下來。
????“必須立即實施爆破!”解放軍理工大學工程兵學院院長劉建永和3名專家,一邊測量著漂浮物的質地、數(shù)量,一邊計算著炸藥的用量。
????3噸高效能的TNT炸藥和數(shù)千枚雷管,已經(jīng)運送到位。根據(jù)預定計劃,工程兵學院的專家們將現(xiàn)場指導成都軍區(qū)某集團軍工兵團的官兵們對工程障礙實施爆破。
????一枚巨大的樹樁堵塞著入水口。在樹樁的后面,漂浮物越來越多。
????一塊塊炸藥被迅速組裝,雷管、起爆器聯(lián)結到位。
????“在這里爆破,炸藥的用量必須精確到克?!眲⒔ㄓ勒f,“炸藥的用量必須足以粉碎漂浮物,同時又不能產(chǎn)生太大的沖擊波,以免震動周圍的山體,造成新的滑坡?!?/p>
????“三、二、一,起爆!”
????幾乎每隔半個小時,大壩上就會響起“砰、砰”的爆破聲。導流明渠中水流的流量,逐漸從2立方米/秒提高到5立方米/秒、10立方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