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平壽的筆記本,里面記滿了他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新華網記者 朱繼東 攝)
和村民們聚餐(虎城鎮(zhèn)供圖)
????萬人空巷,這是虎城群眾致公仆的最高敬意;淚雨齊飛,這是赤區(qū)山河對英靈的最深切悼念。
????終于回家了———離開22天之后,2月5日,在他51周歲這天,土生土長的虎城人———重慶市梁平縣虎城鎮(zhèn)原黨委書記鄧平壽回到了他為之傾注一生的這片土地。早春還沒來得及賦予大地溫暖的氣息,鄧平壽不會想到,料峭的春寒中,有一支自發(fā)聚攏的群眾隊伍為他的歸來苦苦守候,有成千上萬朵熬夜趕制的白花為他的歸來無言綻放?!班嚂?,我們的好書記啊,你為什么走得這么早!”長街皆縞素,悲聲問蒼天。70平方公里的土地他用雙腳一一丈量,40多本堆成山的筆記筆筆記著民情冷暖。
????一個鎮(zhèn)黨委書記,為此付出了自己的節(jié)日、假日、吃飯、睡眠,乃至生命。
????在這片紅巖烈士曾灑過熱血的青山綠水中,在這片孕育繼承并發(fā)揚著紅巖精神的紅色土地上,又一個優(yōu)秀共產黨員的名字從這里傳出,傳遍巴蜀大地,傳向神州山河。
????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蜿蜒著他傾注心血汗水乃至淚水鋪就的致富路
????“改革開放二十幾年了,老百姓還在肩挑背扛,我們對不起他們??!我要讓虎城百姓都過上巴巴實實的好日子?!?/font>
????幾十米石板路、幾個鋪面支撐起的“城”里,往那兒一站,從頭頂涼到腳心———那是上個世紀70年代的虎城。1998年,剛接手這個“窮家”的當家人鄧平壽心中憋著一股勁:要讓虎城百姓都過上巴巴實實的好日子。
????山勢岌岌,驕陽似火,一行人埋頭吃力向上。打頭的鄧平壽不時抬頭望望山頂的房屋,他希望今天能見到一戶村民,哪怕一個。然而,等他趕到門口,一如幾天來所遇到的一樣———閉門羹。后面的人趕上來,又累又沮喪,有人開始發(fā)牢騷,然而很快,他們呆住了:在他們的書記、那個吐過血但從未見流過淚的漢子的臉上,淚水混著汗水決堤而下。那一刻,沒有人敢發(fā)出一絲聲響。沉默被遠處一個背著背篼踉蹌行走的村民打破……這天夜里,鄧平壽怎么也睡不著,那個佝僂瘦削的身影一直在他的腦海里翻騰:“改革開放二十幾年了,老百姓還在肩挑背扛,不讓老百姓富起來,我們對不起他們啊!路一定要盡快修好!”
????“一個鎮(zhèn)黨委書記,為工作的事情,到我辦公室來痛哭的,他還是第一個?!边@是鄧平壽給梁平縣委書記張道華第一次留下的深刻印象。那一年,為了修通一條能夠讓好幾個村群眾受益的公路,他發(fā)動群眾集資,絕大部分群眾都自愿出錢。但后來有個別人寫信向市里有關部門反映了情況。由于涉及農民負擔問題,市里批轉給縣里進行調查處理,要求退還農民的集資。那一天,許多村民都哭了:他們過怕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不愿退錢。在窮了幾輩的鄉(xiāng)親們看來,沒有什么比能過上一個實實在在的好日子的希望更能打動他們了。鄧平壽哭得最兇:他擔心那條路再也修不起來了!最終,在縣財政的支持下,這條路得以順利修通。路不通則全不通。鎮(zhèn)干部都知道,讓虎城百姓都過上巴巴實實的好日子,是鄧平壽憋在心頭的一股勁。每修一條路,鄧平壽都要挨家挨戶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并從捉襟見肘的工資中擠出錢帶頭捐款;沒日沒夜地泡在修路的工地上,挖路基、抬石頭、搬材料,他堅持“打牛腦殼”樣樣搶著干。睡眠少,勞動強度大,他幾次因勞累過度暈倒在工地上,心急如焚的村民把他送到醫(yī)院搶救,可村民前腳返回工地,蘇醒過來的他后腳就趕到了。憑著這一股拼勁,鄧平壽帶動全鎮(zhèn)的干部群眾,短短幾年間,虎城基本實現了縣道連村道,村道連組道,村組公路進農戶的交通網。而鄧平壽的經濟發(fā)展思路,早已在這逐步編織的交通網上結出了碩果。
????出任鎮(zhèn)黨委書記之初,鄧平壽就響亮地提出“耍好一條龍,壯大一根蟲”的發(fā)展思路。“一條龍”即百里柚子帶,“一根蟲”是指蠶桑。這兩樣,是虎城的傳統(tǒng)產業(yè),但一直發(fā)展力度不大。鄧平壽靠著“打牛腦殼”的拼勁帶領群眾大膽地把這致富的希望一一撥亮、點燃。幾年下來,虎城農民年人均收入從1998年僅僅800元的水平提高到了2000多元。
????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他用腳步丈量出魚水情深
????“農民的問題在地里,我坐在小車里,農民不會來找我說話辦事?!?/font>
????淚水一次次咽下去,又一次次噴涌而出。趙洪越怎么也沒有想到,從2005年12月31日他到虎城鎮(zhèn)任鎮(zhèn)長至今的一年多時間里,一個人可以如此深刻地影響他。
????當組織上決定把趙洪越調到虎城鎮(zhèn)當鎮(zhèn)長時,他是有些不情愿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鄧平壽。
????鄧平壽在梁平縣的干部中是個響當當的人物,自擔任虎城鎮(zhèn)黨委書記以來,虎城的變化有目共睹:交通、蠶桑等多項工作常年保持全縣第一。但鄧平壽的工作作風,卻讓趙洪越很費解:除了開會,鄧平壽長期泡在村里,每天走十幾里路,不論風吹日曬。最令他不解的是每逢趕場日,只要鄧平壽辦公室的門開著,趕場的村民就會一溜一串地歡歡喜喜往里鉆。鄧平壽辦公室那套可以擠下10來個人的棕色人造革沙發(fā),坐墊早已磨得發(fā)白了?!盀槭裁创迕駹幹抢飻D,而自己辦公室的沙發(fā)無人來坐?”趙洪越開始反思。初來虎城時,鄧平壽帶他下村,到的第一個村便是最遠的八林村,來去走了5個小時。第二天,腰酸背痛的他起不了床,鄧平壽卻又下村去了。在下村的途中,他逐漸發(fā)現,這位“田坎書記”的路沒有白跑,村民喜笑顏開地端杯水出來,他遞一支煙過去,那樣融洽的干群關系,絕不是在辦公室里坐得出來的。他不得不承認:鄧平壽硬是用腳踏平了辦公室與田間地頭之間的那道坎。而在他赴任之前橫在兩人之間心理上的那道坎,也不知何時被鄧平壽不經意地抹平了。不坐車,不戴草帽,穿一雙膠鞋,肩上背個洗得發(fā)白的軍用挎包,與鄉(xiāng)間任何一位迎面而來的老農無異。70平方公里的地界上,哪棵桑樹樹干沒刷白,哪條路垮了塊石頭,他都清楚。“田坎書記”的別號,由此而來。
????下村的時間長了,虎城鎮(zhèn)的男女老少都認得這位“田坎書記”,遠遠地就和他打招呼。在鄧平壽的挎包里,還有三樣下村不離身的“寶”:桑剪、嫁接刀和蠶藥??吹侥膫€農民挑擔子,他會接過去幫著挑一肩;看到哪個農民在給桑樹剪枝,他會摸出剪刀來幫著剪一陣。“鄧書記最大的特點是沒架子。老百姓做啥子,他就做啥子,幫一把手。這樣的干部,哪個不喜歡?”認識鄧平壽的人都這么說。
????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鐫刻著他30年來矢志不渝的篤定信念
????“虎城的事一天沒做好,我就一天不離開虎城!”
????2007年全縣鄉(xiāng)鎮(zhèn)換屆前的那段日子,鄧平壽辦公室的電話鈴聲此起彼伏,幾乎都與傳出他要調到縣人大常委會或政協(xié)任職的消息有關。前來勸留的群眾踏破了門檻:“鄧書記,你不能走哦,我們不準你走!”
????“虎城的事一天沒做好,我就一天不離開虎城!”同樣的回答,在5年前縣里打算安排鄧平壽到縣交通局當“一把手”的時候他就已經做出;同樣的信念,從30年前他第一天當上虎城鎮(zhèn)干部時起就從未改變;同樣的牽掛,在他彌留之際的病榻上依然未曾停止。1月15日清晨7點零5分,大興村村委會主任袁永富的手機響了。
????他一看是鄧書記的電話。一早一晚給村干部打電話交流工作是鄧平壽多年來的習慣,他一點都不奇怪,奇怪的是鄧書記氣若游絲的聲音:“你們村的桑樹栽得怎樣了?要栽好……”
????聽慣了鄧平壽粗聲大氣說話的袁永富沒回答,只連聲問:“鄧書記,你怎么了?”“你莫管?!比齻€字后,電話里只剩下“嘟嘟”聲。呆立半晌,袁永富迅速撥通了他在虎城中心衛(wèi)生院工作的三姐的電話,消息如平地驚雷:鄧書記病了,昨晚送到了重慶大醫(yī)院,醫(yī)生診斷為急性胰腺炎。袁永富心里明白,鄧平壽在病床上還給他打電話,是因為大興村正在爭創(chuàng)“桑蠶萬擔村”,一旦創(chuàng)建成功,可以引進一個生絲加工廠。“這樣,全鎮(zhèn)百姓養(yǎng)蠶的風險就小了,賺錢就穩(wěn)當了?!闭f這話時,鄧平壽滿含期待。
????此后,袁永富固執(zhí)地一天數次再撥那熟得不能再熟的號碼,已無人接聽。他哪里知道,此時的鄧平壽已陷入深度昏迷,之后再也沒有醒過來。
????“現在虎城的村際公路硬化才達到95%,村組公路硬化才達到70%,只有80%的村民吃上了自來水和安裝了閉路電視……我的目標就是要讓這一切都變成100%!”虎峰盡染悲凄色,波漩低徊蕩哀音。這正是春暖花開之前最冷的時節(jié),回到這片土地,這一次,鄧平壽再也不會離開,他要親眼看著虎城百姓都過上巴巴實實的好日子。
????波漩自此悲聲起,虎城連日淚不干。6月1日,在重慶市梁平縣虎城鎮(zhèn)原黨委書記鄧平壽積勞成疾病逝近四個月后,我們來到這里尋訪“田坎書記”的足跡。盡管當初萬人慟哭、挽幛如云的場景已經隱去,但思念和回憶卻沒有停止,離別的痛惜仍然實實在在地烙在每個受訪對象模糊的淚眼中。
????他,還有一種割舍不了的情
????有人把他當做兄弟,也有人把他當做師傅,然而,卻沒有人把他當做“官兒”:“鄧書記對咱老百姓,那是巴心巴腸哪!”2月7日下午,鄧平壽老家上豐村的公路上跌跌撞撞地走來一個人,淚流滿面,腿還有不便,嘶啞的聲音令悲痛的人群更加揪心:“鄧書記,您不能走哇!”撫棺埋首,長哭不起……他放下了手頭所有的生意,馬不停蹄地從貴州趕了回來,為的只是見鄧書記最后一面?!笆撬?,改變了我的一生?!彼刑茣鴻啵橇浩轿鞑孔畲蟮捻搸r磚廠的老板,然而又有誰能想到,這個在虎城響當當的人物,也曾在生活的漩渦里苦苦掙扎,差點被吞噬。
????唐書權家境貧寒,加上他的腿先天殘疾,從來沒有考慮過將來的事,混一天算一天。“虎城現在交通、通信都搞好了,經濟要發(fā)展,收入要增加,必須有自己的支柱產業(yè)。你來辦企業(yè)吧?!编嚻綁蹖λf。辦企業(yè)?這對打小自卑感就形影不離的唐書權來說,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我沒有經驗,也沒有資金,能行嗎?”“膽子放大一點,要有自信!有困難隨時跟我說?!睅滋旌螅嚻綁劬桶才牌髽I(yè)辦主任和唐書權一起到鄰縣考察,最后唐書權決定辦個當時虎城還沒有的頁巖磚廠。需要資金40多萬元!初一核算,唐書權心里剛燃起的一絲亮光就被這巨額數字澆滅了。怎么辦?
????鄧平壽帶著唐書權來到信用社,請求作抵押貸款。由于數額大,信用社很為難?!澳銈儽M管貸,他還不起的,我鄧平壽還!”
????落實資金,協(xié)調土地,選定廠址,鄧平壽手把手地“扶”著這個先天殘疾的漢子走過了艱難的一程。第一爐磚終于出爐了!然而,接踵而來的殘酷現實,徹底擊垮了唐書權僅存的自信———用慣了青磚的村民對紅磚這個新鮮事物不接受。那段日子,望著一爐爐滯銷的紅磚,唐書權愁得飯都吃不下。2000年,一塊紅磚成了鄧平壽挎包里的“??汀?。
????“啪!”紅磚與青磚對撞,青磚碎了,紅磚完好無損。“紅磚體積比青磚大,我算了一下,修同樣大小的房子,紅磚要比青磚少用一萬匹,節(jié)省一千多塊錢呢!”田間地頭,這個背著挎包下村逢人說項的兼職推銷員,正是鄧平壽。很快,唐書權的頁巖磚廠又轟隆隆地運轉起來了。當地的老百姓都接受了這個質優(yōu)價廉的新事物。6月2日,已近凌晨。離高考不到5天了,但想起鄧爺爺,王虎南還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王虎南是個苦孩子,他出生8個月時,父親因病去世,11歲那年母親改嫁,孤苦伶仃的他和癱瘓在家的70多歲的爺爺相依為命。那一年,就是這位鄧爺爺走進了那個破敗不堪的家,不聲不響地攬著他那支撐起全家生活的柔弱的肩膀。走出了那間暗無天日的屋子:“孩子啊,學費我們來幫你想辦法,你的任務就是要好好讀書!”王虎南怯生生地看著這個和藹可親的爺爺,怎么也不敢相信,他就是鎮(zhèn)里來的書記。是啊!在絕望中被鄧平壽拉了一把的又何止他們。有多少受到鄧平壽資助重返校園的孩子還惦記著沒來得及向鄧爺爺匯報學習情況;靠著種植、養(yǎng)蠶走上致富路的村民多么想告訴他,今年的柚子花開得特別的白,桑芽發(fā)得特別的綠……“我始終認為,作為一名基層干部,對老百姓要有感情。以心換心,以情換情,才能贏得民心。”
????穿越時空的對話,亦真亦幻,在青山綠水間久久回蕩。
????他,還有一份放不下的虧欠
????2000年國慶長假,武漢到重慶的火車上。空氣里混雜著煙味、汗味和嘈雜聲,10多條漢子腰酸背痛地擠在餐車和過道的地板上打盹。沒有人會把他們和機關干部聯系起來。他們不是去度假的,他們在“班長”鄧平壽的帶領下正在從宜昌、武漢考察集鎮(zhèn)建設返回虎城的途中。放棄了乘坐飛機甚至臥鋪,壓縮了住旅社的次數,否決了8元一張的葛洲壩門票。這一次,節(jié)約開支5000多元。鄧平壽的“摳”,在機關里是出了名的。
????機關的開支,一分錢他恨不得掰成兩半用。在他的辦公室里,一個老式的大木柜已經“服役”30多年,飲水機出水龍頭漏水,也只是用黑色的膠布纏好接著用,他在縣里開會總是當天趕回不住宿。
????“要講待遇,橫向比,虎城的干部是比較低的。很多該發(fā)的獎金都用于搞建設了?!辨?zhèn)黨委組織委員廖銘掰著指頭算了算,在鄧平壽的帶領下,鎮(zhèn)里的干部每人每年都要為基礎設施建設、助學等捐上近千元,而去世后沒有給家里留下一張存折的“摳”書記鄧平壽的名字永遠都是排在“捐款榜”的首位。好班長帶出好班子。多年來,虎城的干部習慣了與農民而不是與其他鄉(xiāng)鎮(zhèn)干部比待遇;多年來,虎城的干部常常不分周末、節(jié)假日地往村里跑?!皶洺Uf,農民沒有周六日。他50多歲的人了都這么拼,我們年輕人好意思落后嗎!”曾經,鄧平壽不止一次地私下對好友說:“我對不起這些干部?。〉⒊歉F,要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我們只能腳踏實地、艱苦奮斗!”鄧平壽遺體火化的前一天,是他51歲生日。那天夜里,這些鄧平壽自認為對不起的干部們,包括調離了虎城的,卻都齊刷刷地站在了他的靈前。
????他,還有一個未圓的夢
????“接不到他的電話,硬是睡不著啊。”唐有清試圖平淡地說出這一句,淚水卻奪眶而出。“老唐啊,空了沒?”
????“這么晚了,啷個還沒休息嘛?”
????“……那你早點睡哦,我還要給村里打幾個電話?!?/font>
????幾千個月明星稀的夜晚,電話總是這樣開頭和結尾。家里安上電話后,不管出差或在辦公室,即使忙到深夜,鄧平壽都不忘給妻子打個電話。
????而每個星期五的黃昏,鄧平壽年近90歲的老母親總會早早地蹣跚著來到門口張望。雖然每周只有這么一個晚上能看到兒子,但老人家心里明白,兒子比誰都掛念她。這天晚上,忙了一周的鄧平壽總會打來洗腳水,放在老母親面前,用手試好水溫后,才把母親的雙腳放進去。冬天,他還要把母親的腳揣進懷里暖著,直到焐熱了才放回被窩里。晚上,賢惠的妻子唐有清總會從灶屋里端出酸蘿卜炒肥肉,這是鄧平壽最喜歡的菜?!澳阌彩遣还苓@個家了哦,還不快坐下吃飯!”雖有責備,但妻子的眼神里分明柔情漫溢。在辦公室吃慣了酸菜煮面的鄧平壽,對每周五晚上這頓“盛宴”,總是很滿足。他知道自己虧欠妻子太多。自從兩人結婚以來,妻子唐有清就成了這個家的支柱。她種著4個人的田,為了補貼家用,每年還要喂七八頭豬,養(yǎng)幾張蠶。本來,丈夫鄧平壽算得上是干農活的行家里手,卻偏偏當起了4萬虎城人的這個大“家”,一年到頭,在家的時間加起來不超過兩個月。村里人說妻子像頭牛,這話鄧平壽聽著心疼。于是,他每次回家都見啥做啥,挑糞、砍豬草……不管多累,自己的衣服從來不脫給妻子洗。
????每次回家,把母親服侍休息后,鄧平壽總會給妻子打來一盆洗腳水:“來,老唐,我給你洗腳?!薄拔也灰阆矗覀€人會洗?!闭Z氣是嗔怪,但在心底,唐有清實在不舍得讓這個中年漢子,忙完了全鎮(zhèn)的大事,還要來“忙”她的一雙腳。結婚30多年來,唐有清沒過上多少清閑日子,但她很知足?!鞍职殖Uf,拿著國家的工資,就要實心實意干好工作。不到夜里12點,他辦公室的燈是不會熄的?!睍r隔四個月了,同在一個樓里辦公的女兒鄧巧娟睡前仍然不忘看一看爸爸辦公室里是否還亮著燈:“我們在一起的時間太少了,連一張全家福都沒來得及拍。他怎么就狠得下心扔下我們?”
????6月1日,又是一個細雨霏霏的星期五。當記者一行來到鄧平壽家鄉(xiāng)的時候,他的骨灰已下葬近四個月。他那年近90歲的老母親,是否依然會早早地坐在門口望眼欲穿地不住張望?他那辛勞一日的妻子,是否依然會守在電話機旁徹夜難眠……(張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