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帖子在各大論壇流傳《河南固始縣公選鄉(xiāng)長,多半官員子弟》。而河南固始縣組織部長周輝表示:“這12名鄉(xiāng)長大都是現(xiàn)有官員之后,情況屬實。但是他們都是符合程序,經(jīng)過大范圍的公選后出來的,他們具備了當選的條件,難道官員之后就無權(quán)當選了么?”(8月25日《廣州日報》) ????家天下時代,任賢從來不避親的。這倒未必是當時的組織部門就不想招攬?zhí)煜沦t士,而是天下賢士沒有被招攬的機會。所謂的“世胄攝高位,英俊沉下僚”,晉代詩人左思用詩的語言早已為人們勾勒出任賢不避親的真實景觀。對握有選拔人才的部門來說,他們眼中的“賢士”與民眾心目中的賢士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他們相中的賢士,無非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那種賢士。賢不賢,看遺傳。用民間的流行語就是“精子決定命運”。避了親,賢士也就消失得無影無蹤。這類賢士的選拔標準,是不是一葉障目的結(jié)果,不言自明。 ????在天下為公的時代,賢士不再是按照基因和個人活動小天地來衡量了??缭竭@一步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招攬到真正的賢士。說得時髦點,總得制定個選拔賢士的程序。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無程序亦無公正。但是,程序是人造的東西。既然程序非天然品,那么,程序在天性上附帶了“變形金剛”的功能。程序的正當與科學便極為重要的。正當是一種目的善,目的善隱藏于心,必須經(jīng)過可視的監(jiān)督才能判別其正當與否。正當?shù)臇|西還要經(jīng)得起科學的推敲。不科學的程序徒有程序的虛名,以一種偽正義的形式招搖撞騙,其不過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游戲而已。童話“皇帝的新裝”中,那位帝王不這是履行了著裝的程序,也有穿衣的 ????一個小小的縣城,縱然人才再匱乏,想必斷不至于到了除了衙內(nèi)們再無人才的地步。假設(shè)固始真的窮到這般地步,面向全國招攬人才,估計報名的大學畢業(yè)生們,其知識結(jié)構(gòu)和能力也不該遜色于這些將相后代吧。該縣的組織部門之所以沒有給其他人以平等的競爭機會,道理很簡單:他們選拔干部的標準就是因人而設(shè),就是準備對號入座的。副科級、任職年限,這兩個剛剛,在一個小小的縣城里,即便有臥龍先生鳳雛先生躬耕于今天的固始,他們有報名的資格嗎?沒有資格,在組織部門的眼里便不是人才。然而,衙內(nèi)們所占據(jù)的各種優(yōu)勢資源,有幾個大器晚成的,大多數(shù)早就被揠苗助長到了某個級別的崗位上。君不見,還在讀小學的公子哥們,有的都當上了公務員,領(lǐng)著皇糧上學堂呢。固始縣組織部長周輝反問“難道官員之后就無權(quán)當選了么”,我們應該來個反反問:如果按照中組部的選拔干部程序和標準,如果外面的人來組織固始全縣公開考試,這12位官員之后,真還能優(yōu)秀到最后嗎?我不喜歡超級女聲和快樂女聲,不過,借用這種海選模式來選拔干部,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質(zhì)疑,答案只能是否定的而不會肯定。不行,電視直播半年的選拔比賽,看看誰先被淘汰? ????任賢不避親,是輿論緘默年代的產(chǎn)物。民主時代的不避親多半是謊言。竟然振振有詞,無非是上怕得罪領(lǐng)導,下怕?lián)?。國家統(tǒng)計局長剛臉紅過一次,固始縣的組織部長臉還沒紅,可憐得很。固始,難道是名至實歸的“向來如此”嗎?(劉海明 原題:振振有詞的“任賢不避親”) |
上一篇:官民能不能平衡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