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奧視點】 雖然距離國慶中秋還有一個月時間,但是關于這8天期間,旅游市場如何火爆的新聞已經見諸報端。不少景點都把“寶”押在了這8天上,紛紛摩拳擦掌價格蠢蠢欲動。這次,幸虧國家發(fā)改委應對及時,提前打了預防針,明確要求長假期間旅游景點一律不準漲價,游客心里的石頭才算落了地。 與此同時,南京方面?zhèn)鱽硐?,說中山陵要免收門票。此言一出,南京各界嘩然。不管最終能否實現,有此想法已屬難得。 從當前來看,筆者覺得門票已經不僅僅是“數目”上的問題。隨著經濟、社會等因素的變化,景點門票在一些官員的眼里,更是一種“檔次”的象征。也就是景點門票標準越貴、收入越多,才配得旅游強市,反之則說明當地旅游“要不上價”,是旅游弱市。相信大部分景點也有類似想法,門票高賺得多,何樂不為? 說到這,我們不禁要反思一下,旅游究竟該誰掙錢?到底該靠什么掙錢? 旅游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行業(yè),關系到“吃、住、行、游、購、娛”等多個領域,一座城市有一個好的旅游項目,能促成多個行業(yè)的繁榮。往大了說,一座城市旅游上的強大,除了門票收益多寡之外,更應該是基于旅游資源和內在精神之上的文化親和力、人文吸引力,以及相應的優(yōu)質的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能力。如果丟棄這些,兩眼只盯著那點門票收益,而奢談“打造旅游強市”,顯然是一種舍本逐末之舉。 設想下,如果景點票價一漲再漲,短期內景點或許能從中獲利,能夠滿足景點領導的虛榮心,可時間一長客流量勢必減少,那時候其他行業(yè)怎么辦?衡量一個城市是否“旅游強市”,不能光看旅游景點今年掙了多少,而要把眼光放在全行業(yè)。如果只有旅游景點賺錢,其他相關行業(yè)全線萎縮,那景點的錢 換個角度來講,游客每到一個城市,絕不可能只去一個景點,逛完立馬走人。如果說中山陵免費,游客也不會因為這個將預算降低80元,相反會覺得“省了”80元心情大好,在別的地方消費100元??梢哉f,游客“不差錢”,關鍵看你有沒有本事來掙。 再來說說我們青島。入伏以后,我們的海水浴場開始收費了。平時隨便出入,現在為啥開始收費了?原因只有一個,天熱了去浴場的人多了,浴場賺錢的機會到了。說實話,200%的游客都有能力支付2塊錢門票,可游客的心情會怎樣?退一步講,浴場內如果設施完備,有各種娛樂項目,那就是20塊錢,也值了。可啥項目也沒有,就收2元錢“過路費”,您說這心里能踏實嗎?收2塊錢自毀形象,這買賣太不劃算了。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咱青島也有做得不錯的,中山公園就算一個。自打免費以來,中山公園人流如潮,今年夏天引進“歡動世界”后更是場場爆滿。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山公園帶給全市的效益還會繼續(xù)增大。 在這一點上,不得不贊一下杭州。從2002年起西湖景點免費開放,雖然此舉令景點管理部門每年減少2530萬元的門票收入,但總收益卻不降反升。據杭州市相關部門公布,免費之后景區(qū)管理部門增收經濟收益逾億元,并帶動杭州整個旅游產業(yè)新增經濟效益逾百億元。筆者認為,旅游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行業(yè),不應該僅僅是“把這塊地圈起來,收個過路費”,而應該有更豐富的內容。如果一個城市的旅游行業(yè)里,只有旅游景點一家賺錢,那么這個城市能配得上旅游強市的稱號嗎?杭州等地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旅游強市靠的不是景點門票。如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沒有好的項目,那么總有一天會坐吃山空。(江城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