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報道稱“十一”當天,重慶部分婚姻登記中心,將為市民提供服務,不過,這天只能辦理結婚登記,不辦離婚。(9月25日《重慶晚報》) ????一方面,這樣做可以減輕婚姻登記部門“十一”加班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同時又顯得極富人情味,在相當程度上迎合了人們對婚姻的一種傳統(tǒng)情感認知和心理——“結婚是喜事、好事,離婚則是壞事、不幸之事”。 ????但是在婚姻早已完全自主、追求婚姻質(zhì)量越來越被人們看重 ????更重要的是,在法治的語境和視角下考察,這種主觀化的“厚待結婚而薄待離婚”做法,同樣顯得不合時宜,明顯有違于一些重要的法治原則。比如行政中立的原則,婚姻登記作為一項基本行政服務,行政者在進行服務時,無論是對待結婚還是離婚登記,顯然只應采取一種超然中立、一視同仁的立場和態(tài)度,而不能摻雜過多主觀好惡地厚此薄彼、擅自取舍,否則,擺不正自己的位置,任由自身情感偏向一方——熱衷于撮合結婚而冷待離婚,那么,我們的婚姻登記機關與民間鄉(xiāng)里的媒婆,也就無甚區(qū)別了。 ????再如,權利本位的原則。從根本上講,無論結婚還是離婚都是一種基本的公民權利。行政部門的婚姻登記,實質(zhì)僅僅是一種服務,而非權力干預、裁斷。這種情況下,如果離婚不能與結婚一樣被婚姻登記機關同等看待、享受同等的服務,那么,不僅構成了對離婚者的行政及情感歧視,事實上也是對公民包括離婚權利在內(nèi)的完整婚姻權利的一種變相侵犯、損害。作者:張貴峰 |
上一篇:政府機關不該拒絕公民離婚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