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奧視點】 近日,一篇關于“初中生公開群毆同學暴力照片”的新聞傳遍國內各大網站?!叭簹獙W生”的班主任種亞榮講述了事情的經過——這6個學生承認,同班女同學芳芳(化名)正好帶著照相機,就讓他們教訓時,擺些pose,她給拍些照片。照片上動作非常大,但實際沒碰到小石(受害學生)。? 事情本來并未鬧大,然而網絡卻把它無限放大——那位拍照的女同學拍完照片后決定,把照片發(fā)到自己的QQ空間,又被其他網友貼到 當世界上誕生第一部汽車的時候,駕駛員不會面對超速、闖紅燈、醉駕等一系列的違規(guī)處罰,因為那時還沒有交通規(guī)章制度,還沒有條文告訴他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然而,待汽車成為交通工具的時候,規(guī)章就立下了,因為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后來,在付出人身、生命的巨大代價后,交通制度上升為法律法規(guī)。人們行車駕騎在法的導引下得以安全行駛。? 如今人們生活中的網絡,絲毫不遜于當時進入千家萬戶的汽車。然而,我們的生活中卻鮮有“網絡交通法規(guī)”。或許是網絡自誕生便打上了自由的烙印,要舒服不要束縛的人們由一種休閑沖浪的姿態(tài)開始觸摸網絡,主觀上忽視了那些沉重的綱線與約束。它卻不是人們回避網絡安全、網絡道德的理由。? 在艷門、裸照縱橫網絡的今天,作為網絡載體的各個網站行動起來,一遇“艷麗”新聞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廣發(fā)“告示”大布天下,唯恐網民不知、網路不暢。受眾則由被動地接受迅速轉變?yōu)轫槕獣r尚的“潮人”。很難想像,在這種畸形的環(huán)境中,青少年會如何看待網絡,如何使用網絡。? 今天,能屏蔽網絡上“暴力、艷麗”的人群少得可憐,也老得可憐。這些“漏網之魚”多為年逾花甲的老人,他們“百毒不侵”,只因“不在河邊走”。他們是為數不多沒有被“一網打盡、全軍覆沒”的群體。與之相反,最易隨了不正“網風”的恰恰是那些不能獨立辨別曲直的青少年。? 古人云,防微杜漸、未雨綢繆。如今雨已經下了,還未見綢繆。那些不斷尋找人生觀、價值觀的“花朵”們在網絡生活中處于可怕的盲從狀態(tài)。在液晶屏里,他們不完全清楚好與壞、美與丑、隨與禁。如今,開設網絡知識教育課程的中小學校并不在多數,而每一位青少年都需要正確上網知識的引導。由于學校對網絡知識教育的疏忽,導致心理咨詢醫(yī)生重擔壓身。而走到醫(yī)生面前的孩子們往往是“晚期病人”。? 如果非要用沉重的代價才能換來對青少年規(guī)范上網問題的足夠重視,那么“補牢”之前“犧牲”的“羔羊”卻是那樣的無辜。其實,我們早已乘上網絡快車,卻不知是否闖入禁行的道路,尤其是那些跟著趕緊走的年輕人。(周琦) |
上一篇:騰中收購悍馬:伯樂識馬與伯樂拾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