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蘇省睢寧縣召開了改革動員會,改革對象是行政語言和行政行為。長期以來,睢寧縣的會議大多冗長沉悶,效率低下,干部講話中充斥著“套話、廢話”。從2008年開始,江蘇睢寧發(fā)起行政語言和行政行為改革,拿會議和干部講話“開刀”。 ????“套話、廢話”,人們統(tǒng)稱為“官話”。官話成“套話”,情有可原。 ????官員是一個相對固定的群體,自然有一套“專用”的語言,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官話”。普 ????官員是一個有序的組織,官員和官員湊在一起是為了達成具體的工作目標,所以官員說話也不像普通人那樣漫無邊際,要有明確的指向和目的,這就決定了“官話”不可能很生動。官員又是一個有等級的組織,高一級官員怎么說,往往下一級官員也怎么說,所以官場有“口徑”之說——說法不一,“口徑”有大有小,上級的意志怎么貫徹執(zhí)行? ????官場之所以套話流行,就在于相當一部分官員,對事業(yè)沒想法,對群眾沒感情,對工作怕出錯。因為甘于做個庸官,所以沒有擔當,只好“請示請示”,“研究研究”;因為對群眾沒感情,所以語言空洞,面目可憎;因為怕出錯——你見過套話會出錯的嗎? ????但是,另一方面,官員,特別是領導干部,既是社會的管理者,那他就應該接觸社會,接觸普通民眾,接觸豐富生動的民間萬象,他應該有體會,有自己的感受、感想,他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他的觀察與感受,他應該可以說得很生動。但是,這需要兩個前提:一是,官場環(huán)境讓他必須了解下情才能勝任職務;二是這個官員必須是一個有個性、有思想、有見解的官員,兩個前提缺一不可。 ????一個官員如果既不深入民間,又沒有個性,語言也必然是平庸的,為了應付工作,說些不痛不癢的話,就成了廢話。一個地方“正確的廢話”成風,這個地方的政風很可能是浮夸的;一個只“唯上”,不唯實的環(huán)境,最高長官的語言,就是他屬下所有官員的語言。在這種地方,有個性、有見地,有事業(yè)心的干部肯定感到壓抑,庸官才覺得日子很好混。 ????《南方人物周刊》上的《薄熙來治渝觀察》一文中說,薄熙來講話很口語化,往老百姓的路子上靠。比如,在參加“紅色短信”大賽啟動儀式上,看到湖南、四川等省市的電信部門也都趕了過來,薄熙來說:“好啊,來了這么多兄弟省份,都是好哥們!” ????一句“好哥們”,讓有些官員十分驚訝,說“一個如此級別的官員,‘哥們’竟然從他嘴里說出來……”一些地方的官場語言的乏味程度,可以見出官場的惰性。 ????報道說,前不久,睢寧縣發(fā)布《關于會議講話強制終止制度的意見》,這已是該縣發(fā)起行政語言和行政行為改革開始后,第五次出臺相關紅頭文件了。行政語言,行政行為都是表象,作為革除行政弊端的突破口則可,如果僅僅在語言上、具體行為上動腦筋,“改革”不向縱深發(fā)展,效果可能會很有限。(戎國強) |
上一篇:情婦官員比官員情婦更壞
下一篇:預算屬國家秘密不能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