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實名推薦本質(zhì)是改良 全國39所中學獲北京大學2010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資質(zhì),消息一出,輿論沸騰。質(zhì)疑壓倒贊同,幾天前,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認為這一做法肯定失敗。但南京師范大學附中推薦學生已經(jīng)產(chǎn)生,理性與現(xiàn)實之間遭遇矛盾。對此,我們怎么看? 嘉賓 徐學俊 湖北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靳岳濱 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擔憂是否合理 肖擎:有人擔憂北大的做法會搞亂國家的高考招生制度,這種擔憂合理嗎? 靳岳濱:我覺得不合理。即使不搞實名推薦,也還有自主招生,高考每年還要舉行。第一次推薦的學生的素質(zhì)、水平可能還靠得住,就像第一批院士評選,大家都覺得有分量,但以后的情況就難說了。當然,這種推薦與美國不一樣,美國是把推薦名額給那些門檻很高的少數(shù)族群,他們的通道少得多。 徐學俊:數(shù)量上比較少,大家都看著呢,這樣的擔憂沒必要。況且,也不是校長一個人說了算,充其量這是對于目前考試制度的一次微調(diào)。 公平問題 肖擎:只選39所中學是否體現(xiàn)不公平? 靳岳濱:北大這么考慮,我想很可能是對這些學校保送的學生建立起來的信賴。它有自主權(quán),完全可以選擇把推薦權(quán)交給哪些學校。1所也好,39所也好,對北大而言,這是讓優(yōu)質(zhì)生源“為我所有”的一種選拔方式。 徐學俊:北大這一行動主要是試探性的,是一個信號,說明目前的高考制度需要改革了。39所不公平,那多少所才公平?一件事情付諸實施,總會有局限性。所謂公平不公平,在數(shù)字上細究起來只能是無解,鉆了牛角尖。 校長的風險 肖擎:校長一權(quán)獨大是否天然隱含著危險? 靳岳濱:必須明確一個問題,校長實名推薦的本質(zhì)是改良而不是革命,革命就是取消高考,改良就是有限度地調(diào)整?!拔母铩睍r期也搞推薦上大學,但那是把專業(yè)化的、需要專門知識經(jīng)驗的文化權(quán)力草率地交給了“群眾”,而“群眾推薦”很快變?yōu)椤邦I(lǐng)導推薦”,隨意性的“自由裁量權(quán)”極大?,F(xiàn)在校長實名推薦是北大對中學校長有一個基本信任,請仔細掂量實名的分量,一個人的決定權(quán)被加上巨大的風險和壓力,他肯定會權(quán)衡,一有閃失,就搞砸了。考慮到這一點,對校長一人推薦大可不必那么擔憂,但讓更多人有推薦權(quán),這就是另外的問題了。 信任的斷裂 肖擎:對現(xiàn)狀不滿,對改變也不滿,當人們習慣性地對一個事情表示“反對”時,是否說明信任已經(jīng)斷裂,這是一個特殊問題嗎? 靳岳濱:當下社會,權(quán)錢交易是普遍存在的現(xiàn)實問題,利益勾連不斷刺激著人們。以前我們講“從前門進來的不一定都是好人,從后門進來的也不一定都是壞人”,現(xiàn)在情況變了,人們可能對前門、后門進的都會有懷疑,這是長期造成的一種信任困境,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總之邁出步子就感覺不對。但不管怎么樣,我們還要注意一個問題,不要把孩子推到風口浪尖,讓他們承受改革的代價。 徐學?。哼@不僅僅是教育領(lǐng)域的問題,這是社會問題在教育領(lǐng)域的投射。人們并不懷有惡意,但這種對立顯示了信任作為社會基礎資源的不可或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