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家屬及村民抗議終審判決的聯(lián)名申請。圖片來源:中國網(wǎng) 判決中為何不寫清不殺理由? 不少網(wǎng)民認為此案的判決抽象簡單,不足以服眾。昭通中院一審認為:李雖有自首情節(jié),但依法不足以從輕處罰,所以判死刑;云南高院二審認為:雖然李罪惡極大,但有自首、積極賠償情節(jié),所以死緩。人命關天,可這兩套“雖然……但是”都沒有把道理講到明處。 對此,趙建生說, 不殺是否會放縱犯罪? 如果一味強調(diào)少殺、慎殺甚至廢除死刑,會不會讓犯罪分子有僥幸心理、放縱犯罪呢?對此,趙建生表示,任何事物有利有弊,只有權衡利弊后選擇利大于弊的方案。法學家貝卡利亞曾說過:“刑罰的威懾力不在于其嚴酷性而在于其不可避免性?!毙塘P即使再嚴厲,如果一個人犯罪后也不會得到處罰,那么嚴厲對他來說也沒有什么用。刑罰不那么嚴厲,但一個人犯罪后,如果無論他逃到任何地方,都不可避免會受到處罰,那么他就認為犯罪受處罰是不可避免的,犯罪時就會“三思而后行”了。 他說,并不是要放縱犯罪,李昌奎也受到判死緩的嚴厲處罰了。刑罰的威懾力是可以體現(xiàn)的。 田成有則強調(diào),殺還是不殺,法院會認真對待輿論的建議,但是不能以此來判案,要以國家刑事政策和法律來進行。而我們的社會需要更理性一些,不能以公眾狂歡的方式判一個人死刑。 據(jù)悉,高院對該案的審查結果將于近日公布。 ■相關案件:懷恨殘殺朋友,死刑改判死緩 法官:殺了他兩家都將世代結仇,留著他還可給這家人贖罪 李昌奎案是由高院刑四庭來審理的,昨日,該庭庭長趙林說,他們2007年判的一個案子,跟此案有些相似。20多歲的男子彭某在昆明一酒店做車場管理員,與酒店一名保安是好朋友。但是這名保安在不同場合取笑他,于是他懷恨在心,猛捅數(shù)刀將保安殺死。 被捕后,昆明中院對彭某判處死刑。他上訴到省高院。被害人的父親是一名村干部,當時他要求維持死刑。法官考慮到雙方都是農(nóng)民,經(jīng)濟條件不好。做被害人父親的工作,得知是因為彭某家屬從來沒出面道聲歉,他們是“賭一口氣”。法官將這個情況告知了彭某家屬。 隨后,一窮二白的彭家貸款6萬,來到法院送給被害人父親。彭某的姐姐一進門就給這位老父親跪下,哭著說:“我弟弟給你們造成了傷害,我愿替他贖罪,你們失去了兒子,我給你們做女兒,請饒他一命!”隨后,和法官一起買了慰問品、坐了7個多小時車來到祿勸山區(qū)被害人家里,姑娘一進去就幫著燒火做飯,像到自己家一樣。老漢動容了,隨后,寫了一份“諒解書”。 法官充分綜合彭某的認罪態(tài)度、積極賠償并取得受害人家屬諒解等情況,改判了死緩?!按税概砟尺€沒有自首情節(jié),但是他殺人存在一定原因,還沒到非要判處極刑的地步。殺了他兩家就要世代結仇,留著他還可以來給這家人贖罪?!壁w林說,為什么往往死刑在二審改判,就是因為二審法院有著平衡職能,站在更全面的角度來考慮,最高法院則要站在全國的高度來考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