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中秋節(jié)在你心目中意味著什么”的投票活動吸引了超過8000名網友參加,6000多人投給了“一家人團圓的日子”。智聯(lián)招聘網站針對職場人士的一項網絡調查顯示,4881名投票網友中58.1%的人表示中秋節(jié)不能回家陪父母。
為何中秋佳節(jié)不能回家陪伴父母?44.4%的被調查網友認為路程遙遠、太耗精力。有網友感慨,盡管回家的路已經不斷提速,但假期太短、出行人流量大,“幸福變成了折騰,父母都不愿意”。
民俗文化專家、華東師范大學教授田兆元說,自古以來“游子”與“回家”就是一個讓人心酸的話題,“王維寫下‘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正是表達了古人在傳統(tǒng)佳節(jié)不能團圓的遺憾。相比之下,古人只能獨自慨嘆,現代人則有了更多高科技的輔助,可以通過網絡和通訊設備進行交流,應該說是大大增進了人與人交流的方式”。
但田兆元也指出,不管網絡多么便利,依然代替不了人與人之間的面對面交流,“人是高級、有情感的動物,面對面的交流顯得更直接、也更真誠,更能體會細微的情感?!彼€分析指出,過多依賴網絡,甚至會留下負面的影響,“比如互聯(lián)網時代,很多人已經習慣了網絡交流,而在現實中變得不會交流,甚至性格冷漠?!?/p>
他認為,即使是因為各種原因回不了家,也不應該宅在家里,面對網絡度日,“應該多走出門,和友人相邀相聚,暢談心胸、對月感懷,也會讓人與人之間留住更多真真切切的幸福。”
田兆元還建議,其實人們應該用“大節(jié)日”的觀念來看待傳統(tǒng)節(jié)日,“節(jié)日不只是一天,比如古人過端午,從五月初五到二十,半個月都是端午季,現在也可以提‘端午季’、‘中秋季’,這樣節(jié)日的時段和文化就拓展了,少了時間的局限,給了人們更多團聚的機會,豈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