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山衛(wèi)街道,明代曾設置海防山衛(wèi),遷軍戶屯兵以抵御倭寇。因歸屬嶗山山脈,近海臨山,景美漁豐。改革四十年來,國家大力海洋經濟,2012年圍繞鰲山衛(wèi)街道和溫泉街道等周邊區(qū)域建立青島藍色硅谷核心區(qū),目前,聚集了山大青島校區(qū)、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河海新能源、港中旅海泉灣度假城項目等眾多國家級海洋相關科研項目,成為國際一流的海洋科技研發(fā)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人才集聚中心和海洋新興產業(yè)培育中心。
2018年6月,習總書記曾前來視察。該區(qū)域資源優(yōu)勢,經濟發(fā)展,山水秀美,民風淳樸,乃是幸福宜居之地。
1.藍色硅谷。
2018年6月12日,習總書記親臨鰲山灣畔的青島藍色硅谷,對該基地現代海洋高科技的發(fā)展給予充分肯定,并做出新的要求和期望。
七枚銅錢,跳下山去,購買鐘聲的睿智。這不是道家,也不是陵園。茶的霓裳蒙住鳥的眼睛,浪的呢喃叼走海鷗,漁夫豐收的脊梁,與夕陽吟一首宋詞。
露珠,披一身鶴的羽衣,鳴在秀石之上。誰能解說,該是何門何派的玄妙?
大海的孩子中,我們比浪花淘氣。潛入龍宮,我們挑選大海收藏的舊時光,硝煙,金屬,瓷片,骨渣。歲月,敞開寶囊,別忘了帶走貪婪的指戒。
一張網,瞄準我們自己。
海洋,給予我們生活的渺小。海洋,給予我們胸懷的寬廣。
富裕和一條濱海的公路,帶領磁浮地鐵回家;新農村、藍色硅谷,和一群求索的向導,在海水溫泉里同浴過;汗水,目光,身姿,丈量共產黨人的腳步。
左頁,旅游冊上標明:島灘人獨鰲,海泉林倚山。右頁,國字號的科技產業(yè),鏈接世界,創(chuàng)新生活。
2.山大分校。
2018年9月,山大青島校區(qū)第一次聚集了本科、研究生、留學生等2875名新生。周邊招來了其他各大院校,逐漸成為高等學府云集的知識產地。
衛(wèi)所,在海邊站成一名漢子,頂著箭傷,緊縮雙眉。陽光,給他青銅的臉龐;月色,沐著他挺直的腰板。
一棵槐樹,曾滴下多少鳥鳴?
千百年來,山青水秀。
一群趙錢孫李的學子,以書香屯兵,開設和平講壇,共同解開大海的錦囊。
天南海北,安居樂業(yè)。
3.鶴山。
位于即墨市鰲山衛(wèi)街道,因東峰有巨石似形仙鶴而得名,全真道龍門派祖師邱處機曾云游至此講法論道。招鶴回鳴、水鳴天梯、滾龍洞自然景觀和邱處機、徐復陽等傳說故事,文化底蘊厚重,天然風韻迷人。古有“游嶗山不游鶴山乃為憾”之謂嘆。
真是書生放生的那只鶴嗎?叼著七枚銅錢出走。眼睛,在用心靈觸摸夜的烏衣,風的閃電。
傳說的鐘聲,鶴山派的形影。井邊,一棵梧桐醉了,鳳凰起落的聲音,比花兒歡迎蝴蝶的掌聲還小。身后幸福的荊棘,彎腰,點頭,憨厚的樣子。
誰能聽懂水鳴天梯低沉的話語?誰想和仙鶴回首翱翔?這需要自己搬動自己的腳步,舉起自己虔誠的左手和右手一起親密接觸,一次愛的接力。
滾過龍洞,我發(fā)現,自己還是一條不長尾巴的蟲子。
4.衛(wèi)里。
衛(wèi)里是鰲山衛(wèi)訴稱,明朝曾是屯兵防御敵寇的衛(wèi),下設浮山所和雄崖所,是與天津衛(wèi)、威海衛(wèi)齊名的沿海二十四衛(wèi)之一;歷史上出過武舉;開國少將陳銳霆出生在此。
衛(wèi)里出武將,明朝的千戶們,將魚蝦蟹曬成冬日的溫暖,用大碗盛滿紛飛的雪花,談笑的江山,一起下酒。外公也在一個秋夜,用小盅把武舉人的軼事說給我的五歲聽。
至今還相信:衛(wèi)里出武將。
有一年,陳銳霆將軍回盤龍莊的時候,就把外公喝成關公。
他說,再唱戲都不用化妝。
金桂飄香的季節(jié),山大分校的學子們走進衛(wèi)里海邊,風姿綽約,文武雙全。
5.天柱山。
天柱山位于鰲山衛(wèi)鎮(zhèn)西部,海拔263.9米,東與鶴山風景區(qū)毗連,挺拔陡峭,山勢險要,因山形若石柱而得名。清同治版《即墨縣志》描述為“孤峰獨上,形如華表”。
茶葉們說:比云還高,比鳥還美。這就是山的乳名?
山下,它只不過比怯懦多一寸,比膽戰(zhàn)心驚高一公分。
當汗水數清鳥的羽毛,天柱山,其實沒有任何即墨人的腳高。
6.東京山。
位于鰲山衛(wèi)東南部馬連溝村,海拔107米,因兩座山峰的西峰有一巨石形似鷹嘴,又名鷹嘴山。曾經有為當地迷航漁民送燈歸航和為窮苦百姓治病救人的傳說,因此來山上趕廟會和"狐仙廟"朝奉膜拜者絡繹不絕。
世上本沒有仙,仙是善良吹大的氣球,握在孩子們的笑聲里。
虔誠的屈膝,折腰,沉默,只是山上的浮云;蝴蝶,蚱蜢,蜻蜓,野兔,各自會客。
為漁船點燃了燈塔,為疾病撥開了烏云。傳說,也是善良澆注的野花,可以陽光下伸伸腰,看看趕海姑娘的腳丫。
有歌在十月的排行榜上,誰能成為你千百年前放生的白狐?
臨別時的那一次回顧,浪漫著鰲山灣的夕照?;蛟S,邂逅的千百度里,不是海市蜃樓。
7.豹山。
位于鶴山與天柱山之間,海拔310米,狀似葫蘆,形體獨特,有銅盆窩、五風樓、三鋪炕、水牛澗、鴿子堂、黑風崖等景點。山上雜花叢生,色彩斑爛如豹皮;山內修筑小型水庫三座,山體林木總覆蓋率90%以上,是青島市東部沿海迄今為止保護最為完整的自然風景區(qū)之一。
山與林的對話,藏在季節(jié)變幻的風中。云,忙著去跟一群羊學習走路,它安排窩、樓、炕、澗、堂、崖六兄弟在家值班。
失聰的庫水,列隊迎接遠方客人的腳步。
為什么,你的葫蘆里永遠流不盡甘甜和歡樂呢。這,才是我想知道的秘密。
8.錢谷山。
位于即墨市溫泉鎮(zhèn)境內,海拔268.4米,有峰名四郎頂,傳說與楊二郎有關,又傳說山中曾經屯過兵器、糧草于此。
錢米藏在哪兒,追趕的長矛,用綠頭巾的松針,繡出藏寶圖,小半在山上,大半在山下。
是二郎單獨出門了吧,哮天犬溫順的照著石頭繪出了自己動畫里的模樣,也忘記了申請專利保護,狗剩的名字被三表哥注冊,在青崗嶺村免費使用了八十二年。
錢和谷,后人的堅守嗎?筑嶼看守山下的富裕。
茶香和果林,將所有山石的聲音,豐收喜悅的聲音,海風原創(chuàng)的聲音,修葺成思想的蘆葦,吹響美麗鄉(xiāng)村。
9.四舍山。
位于鰲山衛(wèi)鎮(zhèn)北部與溫泉鎮(zhèn)南部相接的邊界上,主峰海拔326.8米,是目前即墨境內最高峰。清同治《即墨縣志》載:“四舍山,縣東四十里,四峰峻起,形如舍宇,惟一徑可通。”傳說清朝湖廣總督即墨郭琇在山上讀過書。解放戰(zhàn)爭時期,曾有國民黨軍隊修碉堡駐守山上,現存碉堡遺跡。
四山聯袂,是誰修葺的房屋?少年的郭琇,與蛙鳴,蟋蟀,蟬噪,月光為鄰。
五柳先生筆下的仙女,還沒長大。湖廣總督,獨自應答線裝書的提問,讀著讀著,燭火就點燃黎明,點燃康熙朝大殿的正大光明。
皇上失蹤的日子,一群叨擾生活的蝗蟲,在山上修建工事,力氣很弱,連逃跑的腳步都踉踉蹌蹌。
紅旗在十月高歌后,碉堡,已經成為農忙節(jié)氣避雨的好地方。
槐花盛開的午后,一片游人,還能撿到硝煙,吶喊和光明,就像滿山的野菜和瓜果。
10.姚慶祥烈士祠。
現稱姚慶祥烈士紀念館,1954年在烈士家鄉(xiāng)修建,坐落在鰲山衛(wèi)姚家莊村。姚慶祥烈士,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1951年8月朝鮮停戰(zhàn)談判期間,遵循停戰(zhàn)談判協議的各項規(guī)定,不予還擊。被美國侵略者開槍射擊犧牲,被授予“和平戰(zhàn)士”稱號。
六歲的時候,外公就帶我來看你,你睡了的姿勢成長了少年的骨骼。
垂柳的帽子,松樹的衣裳,山花的布鞋,緊握的雙手。你的樣子,是緊繃著臉的雷鋒叔叔。
如果,能做你的向導,一覽即墨新東部,該有多好。
11.管島。
位于鰲山衛(wèi)鎮(zhèn)東南海域的小島灣與嶗山灣之間,竹影婆娑,青草幽幽,林木參天,巖礁怪奇,堪稱“天然的石雕藝術博物館”;崖邊耐冬花生長成樹。
那棵耐凍的花,看夠了日出,聽煩了潮落,它的子孫圍在一起,長成樹。
樹,不開花的日子,現代派的風景畫在叫賣漁夫的嗓門。
五柳先生一揮毫,絕美的故事在嶗山一處庭院里,飄著雪花,爐火,映亮鄉(xiāng)試的高頭大馬。
年輕的鰲山灣,千戶、百戶以及他們的子孫,在漁家樂里清蒸浪花;聞味的夕陽,久久不肯離開。
爭相歡告的淚水,展示高科技的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
12.青崗嶺。
位于姜家白廟南偏西4公里處,清嘉慶時(1796~1820),院上劉姓一支遷此地,因地處松柏成林、長年青翠的青岡嶺上,因以為村名。站在嶺上,晴天時可以看到日出東海水面。
站在嶺上看風景,日出是海水彈出的玻璃球,小伙伴們都想得到它。
多年了,小伙伴的孫子都會在地上彈玻璃球了,日出還是被浪花獨占。
文香小三姐說,她出嫁的那天,只要我站在嶺上,肯定會看到日出,還有她涂紅的胭脂。
而我不知道,陰歷八月二十日清晨,西邊會不會,同時下雨。
13.鄒家溝。
隸屬青崗嶺行政村的一個自然村,村西北有明朝征遼將軍墓,傳說被殺將軍金頭埋在墓中,墓被挖掘,墓碑埋在新修公路下,曽建小學一處,我曾于此讀書一載,現被私人買下修建別墅。
一年級時的泥桌,喂肥了別墅的奇花異草。
曾經埋過明朝征遠大將軍金頭的土丘,傳說風水很好。少年們的朗朗讀書聲,被都市老板相中。偶爾,會在某個清晨,老板站在自蓋的三層高樓上,像一位古人一樣,正在城樓觀山景。
1958年,想一睹金頭的人們比螞蟻還多。農具,挖了三天三夜。
每個夜晚都將白天的勞動重新掩埋,經歷過的老人發(fā)誓:神靈猶在。
圓頭的碑石,做了五保戶五姨奶家的地基,陪著金頭在黑暗里休息。
埋著金頭的屋頂,變成一所三個年級共同升旗的地方,每當春風做客,村頭的杏花,開得很人面的樣子。
直到大城市的老板站在自蓋的三層高樓上,桂花從他家的院子里跑了出來。
山上,有一盤未下完的五子棋,與山松一起等待拄杖的老人,牽我回童年。
14.白廟。
鰲山衛(wèi)鎮(zhèn)轄屬村莊,有姜、孫、李、邱、馬幾個村莊都冠名白廟。南邱白廟村,位于大任河西岸,《邱氏族譜》載:明永樂二年(1404),邱氏由云南烏沙衛(wèi)遷至山東青州府益都縣,永樂五年再遷此,臨近白馬廟得名。
一百座廟,需要多少和尚?他們,什么時候起床念經,什么時候下山挑水。他們,真的認為漂亮的文香姐是一只老虎變的嗎?
曾經問過二十歲的啟蒙老師。
那是你的故土,你爺爺的爺爺就生長在那里,不是一百座廟,只有勤勞的山里人家。
長大以后,我才知道1952年走失在朝鮮,某高地的大伯,和我一樣也出生在這里。
廟呢?山下美麗的老虎呢?入侵的那只老虎呢?
大伯,躲在白玉石墻壁上,和他的戰(zhàn)友商量:在熱炕頭再端上幾碗即墨老酒。
15.院上。
明洪武年間有于、孫二姓來此定居,因當地有幸福寺院一座,遂在寺院東側高地建村名院上。家家戶戶種植花卉,是即墨遠近有名的花卉專業(yè)中植村。
院上村,沒有同學,不曾被鵝追過,讓樹劃傷。一年級下半年就轉學,陌生了好多年。
院上的人,不單是花匠,贈予他人花香的同時,也用彩筆將幸福的模樣,蘸上春天的鳥語,夏日的蟬鳴,秋盛的場院,冬雪的嫵媚,涂在自己臉上。
一次路過,我也幸福的想起了曾經撿到的鄰家小燕的紅色扎頭繩。
16.大龍嘴。
《胡氏族譜》載:明永樂時(1403~1424),胡姓由柳溝村遷至此地立村,因處山溝西岸,取名溝西崖村。因豹山自北逶迤而來,在此村后聳然突出,于清咸豐時(1851~1861),改稱遇嶺村,又改稱大嶺嘴,后演變?yōu)榇簖堊臁?/p>
大龍嘴,其實沒有龍。能讀懂易經的外公說,龍在公元×××年,被南方人暗地搶去了。
我太小的左耳,也沒仔細聽進去究竟的原因,龍的氣是不是龍在生氣。
記憶里,一棵躲進樹空捉迷藏的老槐樹,一位留著山羊胡子的七老爺,還有他家中亂亂的半頂棚帶插圖的線裝書。棚子里,一只大老鼠和我相遇,我用蜘蛛網新織的頭飾嚇跑了它,
頂棚成了我的家園,老鼠啃剩的紙張,擦亮了我的眼光。
現在的大龍嘴,或許又潛伏著龍了吧。要不,怎么會這樣,精神抖擻,揚眉吐氣。
吐氣的氣,是不是外公說的龍的氣。
17.上莊。
1406—1410年(永樂年間),王姓、黃姓先后遷徙于此建村,稱東上莊村。另據《嶗山志》載:此村原為明代黃氏的上莊別墅,后改為上莊村。村西曾經駐扎解放軍騎兵部隊。
上莊曾經駐過一支部隊,馬比人多。這是我小時候見過的最美麗的動物,遺憾的是不能輕輕觸摸它們,臀部深褐色五星圖案。
跳躍的風景,比我的童年胖多了。長大后對比悲鴻大師的大作,總覺得少了翅膀。
那個夏天,剛偷聽馬呼喚黎明的聲音,就被營房里放映的電影,在課堂罰站了兩節(jié)課。前桌小燕的長辮子,讓我的小臟手差點抓碎了身后的泥板凳。
就是在那里,我最早從彩色的墻上,記牢了雷鋒叔叔一生的樣子。
18.狗石屋。
紅星村西北1.25公里處原有一個稱為狗石屋的小村,系劉姓所建,1971年興建水庫時拆除,遷并于紅星村。村旁有一塊中空成室的巨石而得名。
為躲十歲的那場雨,投入你的懷抱,并沒有外公所說的四只狗蹲在里面聚會。
一處別墅經過你的身邊,遺漏了大塊水泥,像是站崗的最后一支騎兵。
你的清瘦倒映在紅星水庫,潛游的草魚時常撫摸駝背。
忽有一天,一枚旅游的別針會穿透你的胸胛骨,贈送靚麗的招牌。
19.白廟芋頭。
白廟諸村莊地處山嶺之地,因土壤、水份、空氣等有利因素,種植的芋頭、地瓜等農作物,營養(yǎng)豐富,口味極佳,成為都市居民餐桌上追尋的美食。
一棵芋頭,舉著綠傘,扮成荷花的樣子。蜻蜓路過的時候,用尾巴和傘柄握了握手。
我和它淋一樣的雨,吃一樣的陽光。我長大了換上面具逃離家鄉(xiāng),至今還學著卷起舌頭與鋼筋水泥對話。它在家園的路邊,被外鄉(xiāng)人挑去坐了兩宿的火車。
今夜的晚餐,和你相遇,剝開你柔軟的外衣,我找到了自己被小狗叼走多年的小名。
白廟芋頭,足夠咀嚼一生的母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