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期,許多地方出現(xiàn)了領導干部出國學習、培訓的熱潮。據報道,有一個沿海省份,3年中有54名廳局級、1325名縣處級黨政領導干部,到歐美發(fā)達國家接受為期3個月以上的培訓。該省還在新加坡一所大學培訓了1090名官員,在香港等地也有一
些培訓項目。尤其是“中國高官哈佛培訓3周每人學費20萬”的新聞近來引起了人們的熱烈討論,不僅時間與花費的巨大反差令人驚訝,就是干部出國的真實目的也讓人懷疑,甚至有人提出“去哈佛不如去延安”的尖銳批評,這究竟是不是新時期的“新洋務運動”?
“去延安”更實在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離開了部分領導干部特別是基層領導干部對待“學習”態(tài)度的實際狀況,來談論應該去哈佛或者去延安,是一個偽問題。因為理想的干部狀態(tài)應當是既具備延安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的精神傳統(tǒng),又掌握哈佛現(xiàn)代化管理理念和技能。也就是說,如果學習者缺乏的只是精神狀態(tài)高揚和管理水平提升,那么去延安和去哈佛同樣必要。我們寧愿相信,這也是提出去哈佛學習動議者的思想初衷。
但實際狀況是,借出國學習、培訓、考察之名行參觀、游覽甚至“開洋葷”參與色情、賭博等違法違紀活動之實,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流行腐敗方式。在這些干部那里,赴西柏坡重溫“兩個務必”甚至紀念“七一”建黨活動都能被演變成公款玩樂,那么某地官員去哈佛“培訓”三周成了每人花費20萬元的“豪華游”的事實也就沒有太令人意外之處了。這種另類腐敗大肆糜費公帑,銷蝕干部為官操守的底線,與人民期待漸行漸遠,是對延安精神的反動;這樣的低質外露與現(xiàn)代管理對素質的起碼要求相悖,不能想像以此基礎遠赴哈佛,會求得什么管理真經。
去哈佛需增加官員培訓的透明度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應該說,在中國經濟還不發(fā)達,教育資源極其短缺的今天,我國官員的哈佛進修代價似乎高了些。但考慮到西方國家高等教育的市場化,既然決定將中國的官員送到這些學校進行培訓,就不能不接受他們的報價。所以,現(xiàn)在不是討論哈佛大學的收費是否過高的問題,而是需要考慮將我國官員送到哈佛大學進修是否有必要的問題。
從表面上來看,社會科學或者公共管理科學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培訓與否,對于提高我國政府管理水平影響似乎不大。有些接受過培訓的官員在工作中也未表現(xiàn)出過人之處。但從本質上來看,對政府官員進行培訓,其實是一個國家必不可少的投資,它有利于提高政府的運轉效率,有利于為公眾提供優(yōu)質服務。從這個角度來說,只要政府存在,任何一個國家的國民都必須為政府管理人才培養(yǎng)付出代價。所以,如果撇開培訓的效果,而單單考慮培訓的必要性,那么,答案是非常明顯的。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