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這個再普通不過的小數(shù),放到中國汽車行業(yè)的大環(huán)境里,就成為不同尋常的分水嶺。在現(xiàn)有的車型里,1.6升排量的發(fā)動機幾乎是緊湊型車與小型車的唯一共性。緊湊型車為了能贏得動力性的口碑,都為最高端的款型配備1.6升發(fā)動機;而小型車裝用1.6升發(fā)動機則往往是要降低整個車系的門檻,好讓普通用戶咬咬
牙就能夠得著。
我們對于緊湊型車陣營的比較早已進行過,不過這一次選手卻來得很特別;上海通用的賽歐S-RV、上海大眾的波羅和高爾、長安福特的嘉年華,它們都來自世界車壇的幾大重量級家庭,但除了波羅也在德國本土及其它發(fā)達國家銷售之外,其余3款均由各自的海外分公司專門面向發(fā)展中國家市場推出。從發(fā)展中國家拿來的現(xiàn)成車型讓許多人感情上不好接受,但從理性上分析也是意料之中的。德國大眾了解中國人的喜好和購買力,所以既拿來了波羅,也帶上了高爾;通用和福特自己的車型跟排量都太大,歐洲子公司的新款兩廂車不愿拿來,又都沒出新的三廂款,所以我們看到的就只有當前的賽歐和嘉年華了。
車型來源:歐籍、亞籍、南美籍、五湖四海聚神州
賽歐來自巴西通用,但其旅行款S-RV卻不在巴西廠的產品名單上。關于來源,上海通用并未提及,不過這款S-RV也以Swing的名字出現(xiàn)在印度市場上。
嘉年華源自印度福特的IKON,原版本IKON配有1.3、1.6、和1.8升發(fā)動機。嘉年華剛剛亮相時,許多媒體紛紛予以批評和不佳的評價。但仔細看看,這些不良的口碑多來自于對印度“混血”的歧視以及跨文化的審美觀,至于其性能,還沒人給予客觀的評說。實際上中國版已經比印度版“豪華”很多了,前后保險杠和車身側面的防擦條已由黑色晉升為與車身同色,黑色的后視鏡殼也同時升級為漆色,發(fā)動機前臉由豎條鍍鉻格柵代替了塑料罩,再貼上確保含金量的福特標,還是能給人以足夠的信心的。
上海大眾在這個級別上投放了波羅和高爾兩款車。它們代表了不同的技術年代,但同時拿到上海生產,表明中國有著截然不同的兩個市場來容納它們。波羅幾乎是和歐洲同步誕生的,代表著上海大眾制造小車的最高水平。它配備1.4升和1.6升發(fā)動機,不過這臺1.6升發(fā)動機并非來自歐洲,而與巴西款有著相同的功率與扭矩值。它是一款2門發(fā)動機,在4氣門機占主流的今天,不能算是先進的機型。但從整個動力系統(tǒng)的匹配,各項裝備的配置及整體水平來看,波羅仍然占據著國內緊湊級車的塔尖地位,所以上海大眾敢于標榜其為該級別的標準,而且賣得比誰都貴。
高爾最初誕生于1980年的巴西,在23年的發(fā)展中始終未改廉價車的定位,曾創(chuàng)造了年銷36.1萬輛的記錄,這是大眾體系中所能找到為中國市場提供的最廉價車型。上海大眾在引入高爾的時候,也像其它車型一樣進行了一番“本地化”工作,說穿了就是加配置,提檔次,把中國用戶不愿見到的全黑保險杠等低端裝備去掉,全面提升外觀與內飾的標準。但高爾在最初上市時,其最便宜的款型曾經沒有配置空調和收音機,被人們譽為“裸車”。發(fā)動機采用了曾經為桑塔納出租車匹配的1.6升4缸機。以高爾的定位,是不可能和波羅共用發(fā)動機的,而桑塔納的1.8升機又太大了,于是這款1.6升機填上了空缺。
廉價車高爾的3門型式帶給許多人新的選擇,適合作為代步工具
隨著兩廂車的增加,人們對其認識和評價都在改變。我們能夠親身感受到的一點就是,街上的兩廂車越來越多了。年輕或務實的人們都被它占地小、空間大的優(yōu)點及靈活性、個人化的特點所吸引?僧敻郀柍霈F(xiàn)后,有媒體將3門車上升為“時尚”和“流行”的選擇,這實在是小題大做。3門和5門選哪一個完全取決于你自己的用途和喜好。與其說3門車是時髦的,倒不如說它是實用的,因為同一輛車的3門與5門車型,前者車身強度更好、成本也更低,反映到使用者身上就是安全性高一些,付出的價格少一點,適合自己最好,不喜歡也無妨。試想如果一個4口之家不顧一切地趕上了這股3門車的潮流,每天都哈腰撅臀地進出后座,豈不成了時尚的奴隸?
兩廂的波羅和高爾在長度上驚人地相似,波羅長3897mm,僅比高爾長出2mm。高爾的車門長達1.2m,且開度也大,對前座的上下車方便性非常有幫助。
駕乘環(huán)境及裝備:大眾系固守原汗原味,賽歐,嘉年華各有高招
德國大眾的車以務實和簡潔著稱,波羅和高爾到了中國也仍然固守著這個原則,值得稱道。波羅手動檔的豪華版也只是采用了灰黑色系的內飾和淺色布料座椅,完全做到了原汁原味。上下和伸縮4個方向可調的轉向柱配高度可調座椅、雙前氣囊、電動后視鏡,樹立了這個級別最高的標準。高度可調的前大燈也是緊湊型車中唯一裝備,位于中部的3個杯架提供了使用的方便,車內有大小共7處以上的置物空間,臨時存放物品挺方便,甚至兩個前座下面也有抽屜,共能容納3kg的物品。不過,磁帶式音響卻是此級別中最低的,令人難以置信。
舒適型是高爾系列中的高端產品,全黑的內飾突出了此車的務實型定位,雖沒有人們眼中的豪華,卻也是非常的協(xié)調。車內飾全部為注塑材料,空調出風口和中控臺的設計都和波羅有幾分相像,質感雖差些,卻也絕不會處于這個級別的末端。雙側一觸式上下電動窗、雙氣囊、電動后視鏡令駕駛環(huán)境變得輕松。
賽歐S-RV在前年的車展上推出了鈦銀內飾,追求一種金屬質感,這款SCX車型上就采用了這個版本。不過我個人認為賽歐的內飾并不適合鈦銀色,它會把塑料的顆粒質感異化為一種缺點,并且中控臺與其它部分產生割裂感。為安全計,雙氣囊也是S-RV的標準配備。原廠裝備的單碟CD音響和6喇叭揚聲器令賽歐的原車音響處于較高的水平,音質也還不錯。雙前電動車窗、手調后視鏡表明了賽歐的務實,4車中唯一的電動天窗很顯檔次。這個外開式天窗顯然是后裝備的,但同樣具有滅車后自動關閉的功能。讓我吃驚的是:賽歐車上竟然看不到杯架!一向領導休閑風潮的賽歐在這個細節(jié)上卻落后了。
最晚亮相的嘉年華采用了以駕駛員為中心的布局,曲面設計、模塊化的儀表和控制臺令它與眾不同,不過嘉年華采用了仿桃木的內飾貼面,色彩尚可接受,工藝還欠精致,是這4輛車里唯一刻意迎合國內市場口味的內飾設計。我們試的這款手動豪華型裝備了可加熱的電動后視鏡和4門電動窗,可是電窗開關離駕駛者太遠。此外,中控臺上只有兩個淺淺的雜物盒,打開的紙幣都很難放得住,只有求助于車門內側的雜物袋。打開手套箱后出現(xiàn)兩個杯座,可惜飲料在行車時根本放不穩(wěn)。不過,嘉年華有全皮革座椅,單碟CD、卡座、收音一體化音響還可配上6CD的碟艙,雙安全氣囊、可調高度座椅和波羅處于同一水平。由于上市較晚,嘉年華在迎合本土需求上的確下了很大的功夫。
車內空間:靈活性賽歐最佳;頭部空間嘉年華最大;橫向空間高爾居上
從車內空間的大小我們能夠量化地比較各個車型間的差異。4輛車里,嘉年華的軸距是最長的,達到了2486mm而賽歐S-RV僅有2443mm,大眾的兩輛車居中。但如果按照車內空間的大小來計算,順序完全不是這樣。我們把前座以同一人為準調到舒適位置,測量其前、后座之間的距離,發(fā)現(xiàn)嘉年華僅有650mm,賽歐S-RV則有710mm,波羅和高爾分別是70O和670mm。從數(shù)據上我們發(fā)現(xiàn)內部空間的優(yōu)劣實際上是車型優(yōu)劣的對比。賽歐S-RV把后座重新進行了設計讓靠背緊貼后輪,從而騰出了腿部空間;而三廂嘉年華卻不能這么做,因為后風擋的位置決定了頭枕的位置,從而又決定了靠背和椅面的位置,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想靠后也不行,于是白白浪費了較長的軸距。
4輛車均可調節(jié)駕駛座高度,但高爾實際上調節(jié)的是俯仰角度。在駕駛員的頭部空間尺寸上,嘉年華最大。后座頭部空間方面,嘉年華同樣表現(xiàn)突出,有920mm。而后座的橫向尺寸,如肘部和椅面寬度等尺寸。則都被高爾拔得頭籌。原因是沒有后門及升降玻璃、車內空間較為規(guī)則使然。
論及行李箱大小,旅行款的賽歐S-RV當仁不讓,以其378~1190L的大行車空間列第一,并且行車廂口寬度最大、而行李廂后沿的距地尺寸卻是最小的,提供給行李物品最省力的搬運幅度。此外。后排兩個靠背可向前折放行李,也可向后倒成為休閑椅,其靈活性著實讓其它車型看著眼饞。隨車可拆卸的行車廂卷簾更為S-RV的實用性錦上添花。
性能:嘉年華,波羅勝四,賽歐排位落后
現(xiàn)在我們來到最受矚目的環(huán)節(jié)。這4臺1.6升排量的手動變速器車型。將在這里一分高下。盡管緊湊級轎車的主要功用不在飚車而在通勤,但買主們總是希望有個大致的了解。
從技術上看,波羅的發(fā)動機比較新,而高爾相對最落后,它們的功率分別是74kw和64kw。賽歐與嘉年華最大功率值非常相近,為66kw和68kw,嘉年華略大一點。由于這些小車自身重量就不大,因此載荷的大小對其性能的影響非常關鍵,同一車型空載與滿載下的性能會有很大的差異?紤]到日常城市行駛的實際用途,我們?yōu)楦鬈囋O置了半載的負荷,即每輛車192公斤?穴基本上是兩個成年人加一些行李的重量?雪來進行加速性試驗。
從0到100km/h連續(xù)換檔加速時間的測試,由快至慢依次是波羅11.60秒、嘉年華12.38秒高爾12.92秒和賽歐的13.84秒。這一結果在意料之中。波羅的8氣門發(fā)動機雖不是最新構造,但由于采用了電子油門技術,油門的響應速度高,提速自然快捷。波羅的特點是加油后發(fā)動機轉速急速升高,并在3000轉以上開始明顯發(fā)力,到4000轉前后動力達到頂峰。2、3、4檔直持續(xù)到6000轉都可感覺到明顯的加速,但5檔在4000轉以上就只有慢慢爬升的份兒了。
處在第二位的嘉年華則不同,它在2000轉左右就接近了扭矩的最大值,低轉速下已能明顯地覺察到推背感,車速與油門幾乎融為一體,一踩就加速。和發(fā)動機特性曲線顯示的一樣,它在2000到4500轉的區(qū)間內都保有較大的扭矩輸出,加上較為輕盈的踏板位,駕駛嘉年華是一件輕松的差事。
高爾的發(fā)動機功率64kw排在4輛車的末位,但它憑借1010kg的最小整備質量,還是取得了第3的名次。這款發(fā)動機在怠速時可以感覺到輕微震動,轉速上升時噪音不似波羅動聽,高轉速區(qū)段還會聽到雜音。油門踏板的響應一般,踩下油門踏板轉速提升較慢。基本上80~120km/h的中段加速時間還可以接受,但開到120km/h以上,各檔位的車速上升都比較慢,而噪音以發(fā)動機為主。
加速性一項賽歐S-RV落在了后面,主要原因是車重較大,并且在增加了旅行廂后,軸荷分配更多地偏向了后軸。在動力性方面比三廂賽歐就有差距。賽歐的發(fā)動機在2800轉/分時就達到了最大扭矩值。因而中、低段加速響應尚可,到了80km/h以上反應變得遲緩,當發(fā)動機轉速超過4000轉后傳動系統(tǒng)的噪聲迅速增長,并伴有輕微振動;繼續(xù)上升至5000余轉,發(fā)動機的噪聲就更大了,看來使用賽歐最大功率的機會不多。
操縱與制動性:波羅整體表現(xiàn)突出,嘉年華單項拔尖,賽歐呈現(xiàn)中性設定
盡管這4輛車在軸距和排量上都處于緊湊型車的級別,但由于各廠對其定位的差異性,它們在操控效果上也表現(xiàn)出較大的個性特征。
波羅依然是以技術派的面貌出現(xiàn),電子油門、ABS+EBD的制動系統(tǒng),前后盤式制動器、電控液壓助力轉向等系統(tǒng)令駕駛過程輕松且安全;較硬化設定的懸架不一定能打動每個用戶,但波羅的靈活、小側傾和回正迅速的車身穩(wěn)定性將帶給駕駛者以充足的控制感,令人有十足的信心駕駛它在車流中穿梭。制動性能是大眾車系的長項,在100km/h制動到靜止的測試中,波羅以47.8m的成績榮獲第二。哈,居然有排名更靠前的!它是誰呢?
原來是嘉年華。和波羅一樣,它也配備了帶制動力分配系統(tǒng)EBD的ABS系統(tǒng),但前盤后鼓的制動器能有如此表現(xiàn)應屬出色了,何況腳下的踏板力并不很大,而制動力卻穩(wěn)定又扎實,以47.3m的百公里制動距離摘取了小組第一的桂冠。嘉年華并不是一輛包裝為運動化的轎車,它的懸架處于大多數(shù)人都能接受的舒適型式,既能過濾掉地面?zhèn)鱽淼男》駝,又不會讓駕車人對起伏毫無察覺。嘉年華控制側傾的能力緊隨波羅之后,唯獨在轉彎時座椅的側向支撐不夠,使駕車人身體偏向一側而分心。需要提及的是,它的燃油經濟性也是小組第一名,再次挑戰(zhàn)我們“動力強經濟性就不會太好”的慣性思維。
高爾也是為代步而設計,駕駛樂趣方面要求不多。與波羅的懸掛系統(tǒng)相比,它的吸振效果粗糙了許多,但仍能表現(xiàn)出硬性的特征。它對地面?zhèn)鱽淼脑肼曔^濾得不大好,車輪卷起沙石打在底板上也聽得清楚,這是應該改進的地方。制動距離方面,它以50.6m的成績居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