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全會特別強調官員生活作風,將官員生活圈納入反腐視野,意在從源頭和細節(jié)上防微杜漸
“少和大款拉拉扯扯”。據(jù)某網(wǎng)站轉引香港《文匯
報》報道,在中紀委七次全會上,胡錦濤這樣告誡高層官員
中紀委全會公報稱,對領導干部利用職權和職務影響,在商品房買賣置換中以明顯低于市場價格購置或以劣換優(yōu)謀取不正當利益的,以借為名占用他人住房、汽車的,參與賭博或以變相賭博等形式收錢斂財?shù),借委托他人投資證券或其他委托理財?shù)拿x獲取不正當利益的,為本人謀取預期的不正當利益或以各種方式為配偶、子女和其他親友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要堅決清理糾正。
其中,參與賭博和變相賭博是近來新出現(xiàn)的腐敗方式。例如,常有企業(yè)家在牌桌上故意輸給領導干部巨額賭金。而公報所列舉的這些內容,從實踐來看主要發(fā)生在官員與企業(yè)家之間。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 楊中旭北京報道
1月8日~10日,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
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做了長篇講話,就領導干部的作風問題做了深入闡述。全會公報稱:“加強對科學發(fā)展觀貫徹落實情況的監(jiān)督檢查,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認真解決領導干部在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生活作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在進入體制反腐階段3年之后,從道德層面入手,中央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中又加入了新內容。
強調自律
“本次全會的側重點有了很大不同”。中央黨校教授林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仔細梳理十六大以來中央在反腐方面的政策走勢就會發(fā)現(xiàn),以德治黨是客觀規(guī)律使然”。
2003年召開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jiān)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這成為新時期反腐體制構建的起點。三者的功能被具體定位為:教育是基礎,制度是保障,監(jiān)督是關鍵。
但是,教育、制度、監(jiān)督三者之中,普遍的看法是制度缺失更需先補課。因此,以十年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標為標志,依法治國成為中央的工作重點之一。在十六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后,制度反腐成為優(yōu)先。
標志是2004年開始施行的多項新政。年初,《黨內監(jiān)督條例》和《黨內紀律處分條例》出臺,俗稱引咎辭職制度的問責制正式建立,中紀委實現(xiàn)了對派出機構的垂直管理;年中,世界上惟一的《行政許可法》出臺,以在上游防止行政審批可能導致的腐敗。這年秋天,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上,中央又提出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抓緊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jiān)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
2005年1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jiān)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全文公布。
在實施綱要中,中央提出:到2010年,建成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基本框架。再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建立起思想道德教育的長效機制、反腐倡廉的制度體系、權力運行的監(jiān)控機制,建成完善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顯然,在以他律為表現(xiàn)形式的制度反腐框架搭起之后,以自律為表現(xiàn)形式的思想道德教育長效機制的建立就成為一個新的工作重點。
2006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吳官正在《求是》雜志發(fā)表《要在源頭上防治腐敗》的署名文章,以扁鵲治病重預防為例,指出中國自古就講“萬事防為先”“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漸”等道理。
“去年以來,多名直轄市的高級干部因為腐敗問題而落馬,并且都已經(jīng)‘病情較重’。人們不禁要問,為何一出就是大案、窩案?預防機制到哪里去了?”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廉政與治理中心副主任任建明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制度反腐的新階段,除了制度和監(jiān)督仍需堅持,中央在源頭上防治腐敗的一個新意,就是通過教育來落實”。
謹防官商勾結
“少和大款拉拉扯扯”。某網(wǎng)站轉引香港《文匯報》報道,在中紀委七次全會上,胡錦濤這樣告誡高層官員。這則報道還評論說,隨著中共十七大的臨近,中共未來會進一步加強高官監(jiān)管力度,將官員生活圈納入反腐視野,防止官商勾結。
全會公報稱,對領導干部利用職權和職務影響,在商品房買賣置換中以明顯低于市場價格購置或以劣換優(yōu)謀取不正當利益的,以借為名占用他人住房、汽車的,參與賭博或以變相賭博等形式收錢斂財?shù),借委托他人投資證券或其他委托理財?shù)拿x獲取不正當利益的,為本人謀取預期的不正當利益或以各種方式為配偶、子女和其他親友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要堅決清理糾正。
其中,參與賭博和變相賭博是近來新出現(xiàn)的腐敗方式。例如,常有企業(yè)家在牌桌上故意輸給領導干部巨額賭金。而公報所列舉的這些內容,從實踐來看主要發(fā)生在官員與企業(yè)家之間。
“在目前反腐工作艱巨,制度建設、監(jiān)督機制仍有缺失的情況下,與企業(yè)保持工作上的關系,是官員們不濕鞋的好辦法。”一位學者就此評論說。
講話中,胡錦濤要求全面加強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干部生活作風建設。較之以往,干部生活作風為首次提及。新華社就此評論說:中國共產黨將高官的生活細節(jié)納入反腐視野。
在具體闡述“五風”建設時,胡錦濤提出要在各級領導干部中大力倡導的良好風氣,其中的最后一條,正是干部的生活作風問題,他的具體表述是: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講操守,重品行,注重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除了前述公報所列舉的若干問題,有學者還在學術統(tǒng)計中發(fā)現(xiàn),領導干部蛻化,以至于發(fā)生濫用權力、腐敗,十有八九都是從生活作風不良、情趣低下開始的,這些人有各種各樣不正當交往的圈子,包括兩性關系,最后一步一步走上腐敗犯罪的道路。
在林教授看來,中央的一系列舉措,正是試圖重構中國社會的道德金字塔。而共產黨的干部,理應處在金字塔的最頂端。
紀檢護航確保政令暢通
除了對作風方面提出細致的要求,胡錦濤還在專門提及政令暢通問題。2004年宏觀調控以來,中央的一些政令不暢,媒體曾極端地形容為“政令出不了中南!。此番胡錦濤以“顧全大局、令行禁止”這八個字來嚴格要求地方政府自覺維護中央權威和中央大政方針的統(tǒng)一性和嚴肅性,確保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
另外,此番召開的中紀委七次全體會議也將工作重心調整到如何為和諧社會保駕護航。本次會議提出,2007年要從8個方面查處大案要案,均圍繞建立和諧社會展開。例如查處不切實際的形象工程、不顧大局的地方和部門主義、不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破壞環(huán)境現(xiàn)象等各種違反科學發(fā)展原則的行為和問題,查處和堅決糾正違反黨的政策、破壞公平正義原則、侵犯和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和問題,查處和堅決糾正和諧社會建設中各種不作為和亂作為的行為和問題等。
全會公報稱,上述八個方面問題都是不利于和諧社會建設甚至直接妨礙和破壞社會和諧的因素。對此,各級紀檢監(jiān)察機關決不能手軟。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就要充分運用查處的手段,予以切實解決。
細節(jié)可望深化
近日,國務院法制辦將召集多位反腐學者參加一個名為“廉政與法治”的座談會。考慮到國務院法制辦在前期立法工作上的作用,一些受邀學者認為,這是中央從法制上落實中紀委七次全會精神的具體行動之一。
此前,一位中紀委官員在做客人民網(wǎng)時曾經(jīng)談到,中央一些政令沒有設置可操作性的規(guī)定,導致無法嚴格監(jiān)控和管理。因此,學界普遍希望中央能夠盡快制訂出嚴密的細則防微杜漸。
在領導干部作風問題上,2006年中辦30號文件強調了要執(zhí)行《關于領導干部報告?zhèn)人重大事項的規(guī)定》。該項規(guī)定中,副處級以上干部需就本人的重大事項——包括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營建、買賣、出租私房和參加集資建房的情況,本人、子女與外國人通婚以及配偶、子女出國(境)定居的情況,配偶、子女經(jīng)營個體、私營工商業(yè),或承包、租賃國有、集體工商企業(yè)的情況,受聘于三資企業(yè)擔任企業(yè)主管人員或受聘于外國企業(yè)駐華、港澳臺企業(yè)駐境內代辦機構擔任主管人員的情況等——在事后一個月內以書面形式報告。
“這等于部分提前落實了領導干部生活作風的細則”。任建明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但是,該規(guī)定“對報告的內容,一般應予保密。組織認為應予公開或本人要求予以公開的,可采取適當方式在一定范圍內公開”。
學界認為,由此導致的信息不對稱將令民眾和輿論很難監(jiān)督。而在本次中紀委全會上,加強輿論監(jiān)督已被寫進公報。(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