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組圖片/吳興勤)
青島新聞網9月28日訊(記者鄂夢遙)袁隆平研發(fā)的第一茬海水稻正式收割了!28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李滄白坭地公園的海水稻研發(fā)實驗基地,來自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湖南農業(yè)大學等科研院所單位的10多名從事海水稻、鹽堿地改良等研究的專家,在這里共同進行了實地測產。記者從現場獲悉,今年海水稻長勢喜人,620.95公斤的畝產結果遠超預期產量!
袁隆平打分:明年更上一層樓
剛一進入基地大門,記者就被眼前大片濃綠的稻田吸引。排列整齊的12塊實驗田里,不同品種的稻子長勢喜人,有的甚至已經長到兩米高。據悉,在結合前期調研和現場耐鹽堿水稻材料的表現后,專家組挑選了4個品種進行評測,首先就是檢測灌溉用水的鹽度。通過鹽度計,可以看到目前這塊田的灌溉用水鹽度已經達到5.8‰。那么在這種濃度的鹽水中,水稻的表現如何?
現場經過小區(qū)域收割、脫粒、除雜、測水分、稱重獲得的數據,專家得出一致結果。專家組組長劉世平教授連線遠在長沙的袁隆平院士說:“經現場小面積收割理論測產測得結果為yc0045產量是620.95kg,yc0082產量是547.72kg,yc107產量是490.47,yc0143產量是438.14,遠超預期產量?!?/p>
袁老對這樣的結果很滿意,表示可以打“優(yōu)秀”,“今年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希望再接再厲明年更上一層樓!”

海水稻味道怎么樣?“口感和營養(yǎng)更好”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fā)展中心研發(fā)部經理張樹寅告訴記者:“我國目前有3500多畝沿海灘涂、15億畝內陸鹽堿地,其中近3億畝可以進行改造利用,研發(fā)團隊計劃在5到8年內在全國推廣1億畝耐鹽堿水稻種植?!比绻凑债€產400公斤計算,收獲后產量將相當于2016年全國水稻總產量的19%。
水稻作為中國人的主糧,鹽堿地中種出來的水稻口味怎么樣呢?這是許多普通人關心的問題。對此,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建明表示,鹽堿地是最后一塊干凈的土地,所以鹽堿地中種植的水稻沒有污染,口感和營養(yǎng)反而更好。“鹽堿地種植的水稻可作為糧食,也可以用于飼料,這樣的(海水稻)食用更好?!?/p>
